关灯
护眼
字体:

侯门医妃有点毒(1263)

作者: 我吃元宝 阅读记录

绣衣卫人手有限,防不住每个难民。

这个难民到田里偷点粮食蔬菜水果,那个难民也去偷点……

当地百姓种再多的粮食蔬菜,也经不起这样的损耗。

至于城西郊外,京仓就在城西,粮草运输就从城西走。真不怕这些难民对京仓动手?

“难道只能在城北?”

“除非京畿各地的县衙,能够安置一部分难民。”

“别指望下面的县衙。就算朝廷强硬要求地方官府接收难民,下面的人也会阳奉阴违,恐引起民变。”

几个大臣争论不休。

文德帝头大,一拍桌子,“就安置在城北郊外。朕下一道明旨,只要买房,就许难民落户京城。顾玖,这个重任朕就交给你。少府会提供六十万两白银,剩下的就得靠你自己解决。朕许你便宜行事。”

顾玖也头大。

她顾不得规矩不规矩,直接说道:“陛下,难民和当年的流民是不一样的。流民是因为天灾破产,失去了一切,才不得不背井离乡。

难民则是因为兵灾逃难,但他们在老家还有房子,有土地,有产业。只要战争结束,他们就可以回到家乡重新来过。指望这群难民在城北郊外大修土木,指望城北郊外像新民县一样迅速发展起来,没可能。”

文德帝蹙眉,“莫非你有更好的办法?”

顾玖揉揉眉心,她能有什么好办法。

“只能办厂。”

“办厂?”

众人都好奇看着顾玖。

顾玖说道:“这群难民最盼望的事情是什么?早点打完仗,早点回家乡重新开始。把他们动员起来,让他们为战争出一份力,比如军服厂,肉干厂,红薯加工作坊等等,一切为战争提供物资的工厂,全部招收难民。

出工出力就能拿工钱,有了工钱就可以改善生活,买肉买菜。有人做榜样,其他难民也会动起来。陛下,人没事情干的时候,最容易胡思乱想,滋生各种问题。

只要有事情干,就没空想乱七八糟的事情,人心很快就会稳定下来。人心一稳,就不用担心难民暴动。”

文德帝暗暗点头。

他要的就是人心稳定。

“诸位爱卿,你们怎么这看待这件事?”

陆大人率先同意,“诏夫人的想法可行。工部和户部应该大力支持。”

户部尚书赵大人说道:“户部已经拿不出更多的钱。今年的所有收入,全都预支出去。包括明年的收入,也都有了预算。”

陆大人朝黄驸马看去。

黄驸马立马说道:“少府全凭陛下吩咐。”

文德帝朝顾玖看去。

“老大媳妇,办厂这事,你打算怎么操作?”

“需要兵部授权。没有兵部授权,儿媳没办法操作。”

“可以!朕还会下一道旨意,责令兵部全力配合。”

顾玖担心,“只是,城北郊外的工厂建起来,等于是抢了少府的生意。儿媳建议,由少府主导此事,四海从旁协助。”

文德帝朝黄驸马看去,“具体怎么操作,黄驸马,你和诏夫人商量,拿出一个妥当的方案。朕要求所有衙门尽快动起来。还有几天,大批难民就会涌入京城。朕不希望听见难民暴乱的消息。”

“遵旨!”

初步方案定下,接下来就是细节问题。

众位大臣离去,文德帝独独将顾玖留下来。

文德帝示意顾玖坐下说话。

“不知陛下有何吩咐?”

文德帝开门见山问道:“刘诏最近在捣鼓什么?”

顾玖装傻白甜,“每天上朝办差,没忙别的。”

文德帝呵呵一笑。

信了她的鬼话。

第855章 多一点坦诚

“朕了解刘诏。同北荣开战,他坐不住了吧。”

文德帝很笃定,刘诏已经迫不及待想要上战场建功立业,顺便搞点小动作。

顾玖眨眨眼,一脸无辜茫然。

“儿媳不知陛下在说什么?”

文德帝气得一佛升天,二佛出世。

“少在朕面前装傻。刘诏心头的想法,朕不信你什么都不知道。”

“儿媳的确不知道,刘诏没和我提起过。”

顾玖装傻白甜装得特逼真,然而皇帝不信。

啪!

文德帝一巴掌拍在桌上。

还装!

装上瘾了,是吗?

“要么和朕说实话。要么就滚回去告诉刘诏,要他有多远滚多远。这场战争,没他的事,叫他别惦记。”

顾玖犹犹豫豫。

文德帝呵呵冷笑。

顾玖弱弱道:“儿媳倒是有几句实话不吐不快,就怕说出来,会惹陛下不快。”

文德帝很大度的表态,“尽管说,朕恕你无罪。”

信了你的鬼!

顾玖又不是真的傻白甜。

她继续弱弱地说道:“虽然刘诏从未在儿媳面前流露过想打仗之类的想法,但是儿媳知道他想去大草原,想上战场。论朝中谁对北荣熟悉,非刘诏莫属。

当年他在北荣停留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北荣王庭的人他基本都认识,每个人的性情喜好也都清楚。加之,他的确是个战将,合适的人就该在合适的地方。从大局出发,儿媳以为陛下可以考虑将刘诏派往战场。”

文德帝起身,双手背在背后,在大殿殿内走来走去。

同时冷声说道:“要朕提醒你吗,祖宗规矩,皇子不得掌兵权。”

“儿媳知道祖宗规矩。不过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文德帝冷冷一笑,“你真想将刘诏送上战场,不怕他有个三长两短?”

顾玖定了定神,说道:“儿媳只想支持刘诏的想法,不想让他留下遗憾。至于别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该来的躲也躲不过。”

文德帝呵呵冷笑,“朕竟然不知道,你对刘诏也是如此的冷酷无情。”

顾玖小声反驳:“儿媳不认为将他留在京城,就是贤良淑德。把一个立志杀敌建功的人,养成废人,只为了让他多活几年,儿媳不认为这是明智的做法。人活着,总得有点梦想,有点追求。”

文德帝蹙眉,“你是对朕的做法表达不满吗?”

顾玖连连摇头,“陛下误会了,儿媳只是在陈述自己的一些观点想法。可能违背了大部分的认知,但是儿媳承诺要说实话,自然不能隐瞒。”

文德帝被噎住。

敢情是在这里等着他。

文德帝态度强硬地说道:“祖宗规矩不能破,这个道理你该明白,刘诏更应该明白。从一开始,他就不该存有不该有的心思。”

“儿媳明白老祖宗为何会定下这个规矩,就是怕皇子一旦掌握兵权,会拥兵自重,甚至是造反。”

“既然知道,你还在这里废话?”文德帝十分嫌弃。

顾玖嘴角抽抽,明明是对方叫他留下,这会反倒是变成她的错。好似她故意要留下一样。

真是哔了狗了。

顾玖说道:“陛下明鉴,儿媳并不是在废话。儿媳有说过,特殊情况,特殊对待。西北一地,几乎是鲁侯的一言堂。西北大都督一人,短时间内怕是辖制不了鲁侯。毕竟李大人是文官,不是武将。

没有在战场上建立功勋,李大人就无法真正得到军队的支持,也就无法对鲁侯形成强有力的压制。陛下,战争已经打响,这个时候就要考虑派一个人前往西北,帮助李大人夺去兵权,最好能打一场胜仗,洗刷东北关防的耻辱。叫世人都知道,会打仗的军队不光是西北军,还有其他边军。”

文德帝直接问道:“你心目中的最佳人选是刘诏?”

顾玖一脸坦诚,没有丝毫遮掩,“除了刘诏,儿媳想不出比他更合适的人选。镇国侯已经老了,柱国公也老了。至于各府勋贵子弟,裴蒙一人足矣吊打所有京城勋贵子弟。儿媳并非故意涨裴蒙志气,儿媳只是实话实说。

同京城一干纸上谈兵的勋贵子弟比起来,常年在战场上历练的裴蒙,比他们强太多。甚至可以说,连刘诏在战场上历练的时间都大于京城一干勋贵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