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侯门医妃有点毒(1481)

作者: 我吃元宝 阅读记录

然后供出江燕,顺势杀了这个女人。

最后,周瑾死在了钱富的手里。

匕首捅入身体的那一刻,周瑾内心是平静的,甚至笑了出来。

他对自己的安排,感到自豪,简直完美。

堂堂嫡长皇子刘诏也被他骗了过去。

虽然死了,但死的其所。

唯一的遗憾,没能在死之前见到顾玖最后一面。

无数的画面在周瑾脑海中闪过。

画面最后定格在,和顾玖茶楼初相识那一面。

……

周瑾死了,尸体被埋在乱葬岗。

是袁庸带着人挖出了他的尸体,命人带回淮安祖宅落葬。

与此同时,袁庸吩咐陈伯南下灭口。

陈伯奉命令南下灭口。

办完事情后,前往淮安周家老宅走了一趟。

没想到会找到周瑾留下的藏宝线索。

陈伯,是周瑾袁庸父子最信任的人,也是一心一意忠于他们父子的人。

陈伯拿到线索,没有丝毫犹豫,赶回京城,将线索交给了袁庸。

袁庸循着线索,找到了藏宝地。

堆积如山的宝藏,是身为海盗头子的周瑾多年的积攒,说是金山银山绝不夸张。

靠着这笔宝藏,袁庸这些年顺风顺水。

他本就聪明,已经考取举人功名。

当大周同北荣西凉开战,他拿钱开道,顺利进入西北大都督府,并谋得一官半职。

以袁庸的聪明才智,加上金钱傍身,他本可以在西北大都督府大放光芒,得到重用。

却不料,杨季和陈壮实这两个妖孽也在西北大都督府历练。

袁庸的风头被杨季陈壮实狠狠压制。

甚至,杨季有意打压袁庸。

二人早在京城认识,杨季对袁庸的第一印象不好。

当杨季在西北大都督府碰见袁庸,眉头紧皱,心道此人太会钻营,印象越发不好。

陈壮实肯定是无条件支持杨季。

杨季防备的人,一定有问题。

陈壮实考虑问题,就是如此简单直白。

杨季是探花郎,又是翰林院学士,当时背后还站着秦王妃顾玖。

背景硬茬,他有意打压袁庸,袁庸纵然有万般手段也施展不开。

他一个举人,除了有钱毫无背景,斗不过职务比他高,资历比他深,背景比他硬的杨季。

西北大都督府数年,袁庸被打压得极惨,始终没有机会出头。

于是袁庸剑走偏锋,盗取刘诏的行军路线,令陈伯联络北荣,半路伏击刘诏。

伏击数次,皆铩羽而归。

最后一次,袁庸亲自出马。

带毒的毒箭射进刘诏的胳膊。

他兴奋难耐。

他以为刘诏必死无疑。

却没料到,顾玖替刘诏准备了当世最好的解毒丸。

刘诏服用了解毒丸,保住了性命。

袁庸得知行动失败,只能不甘心说一句:“算他命大!”

若无其事回到大都督府的袁庸,花了一大笔钱,调回了京城,在马政谋了一个实缺。

一晃数年。

朝廷鼓励民众前往海外以及大草原圈地为王。

袁庸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他请调西北庆平马场,花钱摆平关系,可以自由行动。

他同陈伯汇合,率领手下人马,开始在草原上搅风搅雨。

不再是为了报仇,而是为了成为王,成为草原的王,成为同大周分庭抗礼的草原王。

木桩打下。

方圆上千顷草原,都是他的地盘。

他回头对陈伯说道:“这里将是新的起点。陈伯,这一切辛苦你了。”

“公子客气!为了公子的伟业,粉身碎骨在所不辞。”

“我知道你忠心耿耿。一定要留着有用之躯,很多事情都离不开你。”

“是!我听公子的。”

……

当晚,他们一行二十几骑,宿在草原深处一个四五百人的小部落。

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交情深厚的样子。

半夜三更,熟睡之时,火焰冲天。

一颗人头被袁庸提在手上,赫然是部落首领的大好头颅。

他高声怒吼,“都听好了,你们头领已死!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五声之内,放下武器,以后跟着我吃香喝辣。否则,杀无赦!一……二……三……”

小小部落,被人打了个措手不及。

胆敢反抗者,当场被斩杀。

妄图替首领复仇的人,同样落了个人头落地的下场。

当袁庸喊到第五声,部落青壮纷纷放下用兽骨打造的武器,臣服于袁庸脚下。

袁庸仰天哈哈大笑。

父亲,你看到了吗?

这才是王图霸业。

大好男儿当如此!

干一辈子海盗,能有什么出息!

笑过之后,袁庸看着丢满一地的兽骨武器,小声骂了一句:“叫花子。”

这些弱小的草原部落,穷得就和叫花子差不多。

除了部落首领,大部分人都是衣不蔽体,男女皆如此。

“从今以后,我就是你们的新首领,你们要绝对服从我的命令。谁敢违抗,杀无赦!”

首领的儿子被当众斩杀。

女人和女儿,全都留下,分配给新纳降的人。

此举,获得了部落人欢呼。

带着纳降的几百部落人口,袁庸踏上了他的王图霸业路。

偌大的草原,即将掀起腥风血雨。

------题外话------

忙完今天,明天就解脱了。

元宝要努力码字!

第1036章 冰火两重天

赐婚旨意送到孙家。

自孙状元以下跪地接旨。

宣旨的人是林书平,皇帝刘诏身边第一得用的人。

孙家七娘温柔贤惠,才学品貌出众,指婚给大皇子刘御。

旨意下达,年轻的两个人正式成为未婚夫妻。

孙状元替孙女接下旨意。

林书平亲自将他扶起来,“陛下很关心先生的身体,让咱家代为问候。”

“谢陛下厚爱!老夫很好,依旧能报效朝廷,报效陛下。”

林书平笑眯眯地说道:“孙先生老当益壮,陛下就放心了。筹建书院,可有为难的地方?不妨提出来,陛下自会替先生解决。”

“书院修建一事,无需老夫操心。唯一需要发愁的地方,书院的夫子从何处聘请。老夫知道翰林院有许多有才之士,然而让他们放弃官职,当书院教书,那是万万不行的。”

孙状元拐着弯问皇帝刘诏要政策,要支持。

新办的书院,能不能效仿国子监,也给个一官半职啊!

林书平装傻,“先生真会说笑。说起才学,谁能比得上孙家人。教书的夫子,先生大可以从子侄里面挑选几人,举贤不避亲,陛下绝对支持先生。”

孙状元夫子抖了抖,“如此,老夫就自己想想办法。”

林书平笑眯眯的,“咱家就知道,筹办书院一定难不住先生。想那镇国侯府的崔七,南下江陵府,经过一番努力也将书院办起来。孙先生乃是堂堂状元,筹办书院肯定比崔七更具优势。咱家静候先生佳音,等书院开学的时候,一定来捧场。”

“好说好说!”

“咱家还要回宫复命,告辞!”

“民荣,送林公公出府。”

长子孙民荣亲自送林书平出府。

走到大门口,林书平停下脚步,回头看了眼门框上的门匾。

他意味深长地说道:“新家新气象,恭喜你们三房!陛下得知分宗一事,十分关心,又倍感欣慰。你们一定要多用心,为天下读书人多多书写书籍。”

“林公公放心,我们新民孙家一日不敢懈怠。”

“如此甚好!”

送走林书平一行人。

孙民荣转身回府,将林书平最后一番话转告父亲。

孙状元捋着胡须,“他这是在敲打老夫,别忘了当初的承诺。”

“写书的承诺?”

“哪有这么简单!老夫着书立说,不能老调重弹,得提出新的学术思想,最好对嫡支大房的那边进行批评,甚至是形成竞争。所以不要以为我们父子能筹建书院,就万事大吉。学术上的事情要是办不好,触怒了宫里,当心吃不了兜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