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侯门医妃有点毒(871)

作者: 我吃元宝 阅读记录

商队东家闻言,松了一口气,“这法子好。山匪路霸都不是好东西,是该好好改造。”

他们这些行商,深知山匪路霸的危害。对当地县衙和收费站的举动,十分赞成。

近些年,天灾频繁,许多地方都遭了灾。

于是乎,官道沿途山林中,这里一坨,那里一撮,你占个山头,我占个山谷。短短几年时间,冒出许多山匪。

这些山匪,一部分是真的活不下去了,只能上山落草为寇。

一部分人是真的好吃懒做,平日里偷鸡摸狗,世道艰难,不如上山落草为寇,吃香喝辣。

还有一部分人,心中欲望蠢蠢欲动,却苦于没有晋升机会。一不做二不休,干脆上山。指望着有一天杀官造反,被朝廷招安,换个方式走上仕途。

这帮心思不一的人聚在一起,打劫沿途过往商旅,危害一方。

典型的山匪路霸,祸害地方民生经济。

过往商旅,深受其苦,却又没办法。

以至于,近些年,很多行商都改行不做了。

命都保不住,哪里还敢走南闯北做行商。

这怎么行!

没有过往商旅,收费站和休息站怎么赚钱,怎么养人?

于是在收费站成立之初,率先成立了护卫队剿匪。

想要让这条商路畅通,沿途山匪路霸就必须斩草除根。

四海路桥商行,除了组织护卫队,还发出悬赏通告。

王麻子指着贴在墙壁上的悬赏告示,“客官请看,杀一个山匪路霸五两银子,抓住活的山匪路霸十两银子一个。我们东家掏钱。县衙那边的衙役,如今可积极了。就为了挣这份赏银。”

正说着,就见几个县衙衙役,押着四个戴着枷号锁链的犯人来了。

“牛老大,给你送人来了。收一下。”衙役扯着嗓子喊道。

外面冷,干脆进了休息站。烧着地暖的休息站,暖和得很。

几个犯人,则穿着单薄的衣衫,立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牛老大剔着牙从收费站走出来。

他先和衙役打了声招呼,然后上前检查几个犯人的牙口。

“喂,我说你们送来的人不对吧。这小白脸,能是山匪路霸?”

“牛老大别不信,这是人家军师。”

“屁的军师。老子一拳头就能打死他。”

“那是!牛老大这个!”衙役比划着大拇指。

“牛老大可是从天狼军退下来的,那当然不一样。”

天狼军?

商队东家闻言,吃了一惊。

那个粗鲁的收费站站长,竟然是从天狼军退伍。难怪一身凶悍。

牛老大嘿嘿一笑,踢了脚衙役,“好汉不提当年勇。来人,把我本家叫来。”

牛老大的本家牛先生,斗鸡眼,长得其貌不扬,看起来五六十,其实才四十来岁。

在山匪这行当上干了快二十年,从小卒子当上军师,有几把刷子。

只可惜,时运不济,牛老大一来,率先就剿了牛先生所在的山匪。他就成了收费站的苦力,正在进行劳动改造。

“本家过来认人。县衙送来的几个人,说是山匪,你瞧瞧认识吗?”

“肯定是山匪。”衙役在一旁强调。

十两银子一个人,这哪里是山匪,这分明是白花花的银子。

牛先生也不废话,直接玩起口活,说起山匪黑话。

一小会,就掏出了几个人的老底。

牛先生指着小白脸和另外两人,“这三个是牛头山那伙贼人,入行至少三年。这小白脸我还见过一回。至于这个大个子,他是脚夫,不是山匪。不知道怎么被抓来充数。”

“好啊,王八蛋,玩花样,抓脚夫充数。真当我们东家的钱很好拿吗?老子年底要是因为你们考核不通过,老子扒了你们的皮。”

牛老大挽起袖子,铁疙瘩一样的胳膊,朝衙役们挥舞着。

衙役们四散开,一脸惊恐不安。

“牛老大息怒,我们真不知情啊。都是县尉大人判的,这是卷宗,牛来大请看。”

牛老大嘿嘿冷笑,“老子不看这个,老子只知道你们耍花样骗银子,都不是好东西。知不知道骗银子是什么后果。

上个月,九里铺收费站那边也是有衙役抓人充数骗赏银,你猜结果怎么样?最后那个衙役在九里铺收费站劳动改造三年,现在去看还能见到。县尉直接被撸掉。

你们几个胆包天啊,也想来老子这里劳动改造吗?正好我这里正在开山挖池塘,缺几个苦力。”

“不不不,牛老大误会了。可能是县尉大人弄错了,我们这就回去修整。”

“真的弄错了?不是老子认错了人?”

“是我们弄错了。”

“这四个犯人都留下,滚吧。事情理清楚了,再带着案卷过来拿票据领银子。”

“是是是,牛老大你说了算。”

几个衙役,屁滚尿流的跑了。

第537章 大户人家

天色越发昏暗。

才刚过申时三刻(下午四五点钟),天已经黑得看不清面目。

休息站里面,又多了几个人,都是过路的商旅。有走亲访友,也有做买卖的。

一个中年农妇背着背篓,来到休息站。

她站了会,看到有人出来,才敢怯生生地问道:“这里收货吗?”

她口音很重。

王麻子扫了眼她的背篓,用稻草盖着,看不清里面装的是什么。

“收啊!你背的是什么。”

农妇小心翼翼放下背篓,拿开稻草,露出里面的物什。

王麻子凑上去,咦,没想到竟然是新鲜的黑木耳,还有晒干的香菇。

“这黑木耳哪来的?”

农妇很紧张,呐呐不言。

王麻子这才意识到农妇有些怕他,可能也是因为不大听得懂官话的原因。

“王先生,你出来一下。”

王老童生听到呼喊,从里面跑出来。

“什么事?什么事?”

“问问她,这木耳哪里采的,还有吗?下次能不能别采木耳,直接把长了木耳的木头给搬来,价钱好商量。”

王老童生得了吩咐,用方言同农妇交流。

听着熟悉的方言,农妇果然放松了一些。

二人你来我往,说了好一会。

王老童生打听清楚情况,“木耳是山上采的,野生。你要连木头也搬来,那木耳恐怕活不成。她说了,周围就她们那山沟沟产野生木耳,别地方都不行。你给多少钱收?”

王麻子很果断,“这木耳不错,我也不让她吃亏。按照市场价,每斤再添三文钱。这些晒干的香菇,我都要了。也按照市场价收。”

王老童生和农妇交流,农妇露出惊喜的表情。

她显然没想到,休息站的价格如此公道。难怪山那边的村民都说有好东西,别拿到乡里,拿到休息站,价格更好。

虽然要走好远好远的路,差不多要走一天,才能走到休息站。

谁让他们村子在山沟沟里头,出来一趟,极不容易。

不过只要这些山货能卖上好价钱,别说走一天,就是走两天也值得。

过了称,付了钱,农妇就准备返回。

王麻子对王老童生说道:“问问她,那么远,能赶回去吗?走夜路那么危险,她一个女人恐怕不行啊。我们后院有大通铺,还有热汤,一晚上只要一文钱。你问她要不要住?”

王老童生笑了起来。

王麻子平日里看起来精明算计,又有点凶,其实为人很心善。遇到像农妇这样的穷苦人,都会尽量给对方一点方便。

王老童生将王麻子的意思转达给农妇。

农妇犹豫,说了一串的话。

王老童生给王麻子翻译,“她要赶着去买药。”

“有方子吗?我们这里常备药材,问她要方子抓药,市场价,童叟无欺。你告诉她,我们这里还杂货铺,针头线脑,油盐酱醋茶都有卖。外面这么冷,干脆叫她进来得了。”

农妇得知休息站就能抓药,显然很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