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宠婢生猛(173)

作者: 瓜子和茶 阅读记录

话虽如此,但万碧怎能不明白他的心思,当下心里一灰,滴下泪来。

朱嗣炯忙给她拭去眼泪,揽着她叹道,“坐在那龙椅之上,外面看着是花团锦簇,殊不知我是坐在荆棘堆里。阿碧,且再给我些时间,待我将朝政理顺了,届时你想干什么都行。”

万碧默然了会儿,笑道,“是我想的不周全,朝堂上你压力重重,我还拿内宫之事烦你。时候不早,赶紧去御书房吧,别让臣工们等久了。”

朱嗣炯见她平静下来,提着的心也放回了肚子里,转身大踏步出了殿门。

青砖通道上,朱嗣炯迈着步子稳稳走着,宫女内侍纷纷行礼,他身量本就高,这般更显得超然出众。

阳光下,明黄的龙袍灿然生光,在这炫目光芒的映衬下,万物仿若变得暗淡无色。

似乎感觉到有人看他,朱嗣炯回头看了一眼,恰与她目光对上。

不似臣工的敬畏,没有太后的怨恼,没有任何的贪念和欲望,只有依恋、疼爱和期待。

他笑了笑,嘴唇动了几下,无声地说了一句话。

猝不及防的,万碧心头一热,眼中涌满了泪水。

他说,“我喜欢你”。

时过境迁,千帆过尽,纵然早已不是当年单纯的你我,但唯有此情,不变!

万碧定定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殿门外,一时间百感交集。

良久,她方舒展了眉头,踱至殿外望着一晴如洗的碧空,清风徐来,但觉胸中浊气一扫而空。

自从做了皇后,自己似乎太过安逸,竟只想依靠他,忘记自己本来该负的责任。

后宫,应是他惬意自得,放松身心的地方。

宗室没有反对过继之事,内阁倒是意见不一,高敬三缄其口,态度暧昧。

吕秀才一句话说得反对的人哑口无言,“又不是立太子,不涉及国本,此乃皇室宗族之事,我等外臣还是只做个见证即好。”

朱嗣炯当即拍板,就这么定了。

顺王没想到自己一把年纪,平白得个儿子继承香火,是喜不自禁地磕头谢恩。

太后得知朱祁从过继给顺王,开始还不乐意,但转念一想,好歹孩子是养在王贵妃膝下,且皇上今后也不大可能会临幸其他妃嫔。

王贵妃既无所出,唯有从儿一子,肯定会百般对他好。

至于永嘉,有了郡主的封号,找门好亲事自然不在话下。

太后很是欣慰——自己也算对得起死去的爱子了!

王贵妃得了朱祁从,自觉手里有了筹码,又担心自己树大招风,平白惹人眼红,遂闭紧宫门,约束宫人不得与旁人发生冲突。

丽嫔不惹事。

林嫔更是胆小,自从永嘉来到她身边,顿感人生有了寄托,一心一意扑在永嘉身上,旁的什么也不关心了。

因此皇宫表面上是风平浪静。

有道是心情一宽,病就好得快,不过月余,太后的中风之症便好了大半。

她是个爱热闹的人,精神头一来,就想办个宴会什么的。

正巧端午将近,太后嚷着要大办龙舟竞渡。

朱嗣炯真不想花大银子办虚热闹,奈何太后喜欢,而且吕先生也建议办——新帝改元后头个大日子,热热闹闹办一场,让百姓感觉到与前朝不同。

他还建议朱嗣炯亲临,与民同乐。

朱嗣炯准了。

到了那天,太后吩咐王贵妃抱着朱祁从,同坐着自己的銮驾,齐齐出现在诰命贵妇面前。

她就是要给朱祁从正名,这是她的亲孙子,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谋逆之后。

朱嗣炯见状没说什么,只是抱着睿儿坐在上首尊位,居高临下,一同接受臣工朝拜。

其意自然不言而喻。

旌旗飘飘,锣鼓声声,河面上龙舟箭一般划出,两岸围观民众一浪塞一浪地高声叫好,一派繁荣盛世景象。

朱嗣炯却无心观看,他惦念万碧,恨不得早些结束快点回宫。

万碧产期临近,身子愈发沉重,这节骨眼上自然是留在宫中静养。

皇上出游,宫中当差的侍卫也跟去不少,再有太后和王贵妃两个主子出宫,也带走许多伺候的人,是以,偌大的宫殿一下显得静悄悄的。

是时午时左右,一层薄云飘了过来,遮挡住那轮浑圆的太阳,砖地上投射出宫墙模糊的阴影,几只麻雀扑棱棱地飞过,给这寂静的深宫略添了点儿生气。

凤仪宫几个守门的内侍正坐在一边打盹儿,猝然听到一阵急切的拍门声,“开门开门,请皇后娘娘救命!”

来人是田果儿,她跑得一头汗,通红着脸哭喊道,“快通禀娘娘,永嘉郡主不行啦!”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酸臭的气味,永嘉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如纸,没有一丝血色。

上一篇: 重生之千金归来 下一篇: 来治傲娇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