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和秦始皇的一千零一夜(92)+番外

作者: 红罗著压 阅读记录

不错,正是孟子在举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论点时,提到的“孙叔敖举于海”这句里的那位孙叔敖。

他曾任楚庄王时期的令尹,辅佐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此人不仅有治国之才,在治水方面更是了不起。由他所主持兴建的期思陂,比都江堰还要早了三百多年。

眼下赵政正因为郑国渠一事“动怒”呢,此时她装作不知情,让昌平君献上一卷来自楚国的治水之法,也算得上讨巧。

章台宫内她的一番拳拳心语,还不知道能否打动赵政,为缓和二人之间的关系,她必须另做打算。

想到这,芈泽轻轻叹了口气。

当然,她也可以卑鄙地剽窃李斯的想法,先他一步写个什么《谏逐客书》,再让昌平君交给赵政。但她毕竟顶着个外戚的身份,在这个当口为对家的客卿上谏,动机显然不够强烈,说服力也会大打折扣。

更何况,剽窃之事也是她不屑去做的。

她无法阻止李斯凭借自己的才华崭露头角。

如果往后楚系一脉注定要在这场夺权的争斗中败下阵来,那也只能怪他们自己还做得不够好,而不能去埋怨别人太过优秀。

*

朝堂之上,昌平君在群臣面前娓娓而道:“昔孙叔敖于邑之东南,如史河浚其渠,曰清、曰堪,清灌上闸,堪灌三汊口【注】……”

赵政边听,边用笔在竹简上圈圈点点。

“……通篇总结下来,不过二十字:分流减势,次递疏导,安闸垒坝,筑陂筑塘,灌溉稻田。”最后,昌平君这样收尾。

“说得甚好。”赵政点点头,起身下了御座高台,来到众臣面前。

往日略显嘈杂的队伍如今却是疏疏落落,自逐客令下达以来,已有不少客卿闻讯连夜离开了咸阳。

赵政眯了眯眼,一切果然如他所料。

只是不知道,他精心准备的这个淘盘,到底能淘出多少金沙来?

这时一道男声幽幽响起,在寂静的大殿内略显突兀,“启禀大王,臣下也有事要奏。”

着一身绿袍的李斯手执朝笏,缓缓抬起头来。

*

“总之,李斯的那篇《谏逐客书》写得着实精彩,连我都忍不住拍案叫绝。”流华殿内,昌平君滔滔不绝地向芈泽讲述了今日朝堂上发生的事。

“且不说他行文流畅,辞采华美,光说他从秦国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就让人难以望其项背。也难怪能说服大王‘收回成命’。”说到最后四个字时,昌平君朝芈泽挑眉一笑。

见他说得兴起,芈泽轻笑道:“我还是头一次听大哥这么夸一个人。”

“当然,妹妹的治水之策也不差。”昌平君也笑了,“我看大王心情也已经转好,妹妹的服软之计看来是奏效了。”

芈泽这才放下心来。

笑着送走昌平君,嘉卉鬼祟地近前,没头没脑地问了一句:“公主,您可知道如今哪个地方还时兴文身?”

芈泽略一思索,答道:“吴越同俗,而越灭吴后,仍兴断发文身,以为尊荣。怎么了,你问这个做什么?”

古越人沿河海而居,时常纹龙图腾以避蛟害。后世潮流炫酷青年们追捧的纹身,在这个时代,却被中原各国视作是野蛮粗俗的象征。

“没、没什么。”嘉卉面色一变,魂不守舍地告退。

昨日覃越倾身入水营救公子扶苏,在换下浸湿的衣袍时,她出于好奇就躲在门外窥视。

那时她分明看见,他的胸口纹了一条蛟龙。

“这丫头怎么失了魂似的!”殷佩不知何时走了过来,笑着打趣她,芈泽便也跟着笑。

这时的她们还不知道,一场灾祸正在悄悄酝酿。

*

残阳斜照,吕府前门庭冷落。

忠伯指挥着仅剩的几个仆从,将行李一件件地运上马车。

吕不韦立在门前,负手而立,出神地望着高高挂起的门匾。

“大人,咱们该走了!”忠伯蹒跚着来到吕不韦身边,二人相携着走向马车。

此时突然从身后传来一道男声:“相邦大人!”

吕不韦回头,待看清男子样貌时,不禁疑惑道:“你是?”

“我鲁安啊!”谒者鲁安热络地凑近,“我今日来也没别的意思,就想来看看您老人家。”

几年前岐山秋狝吕相邦多看他的那一眼,一直到今日他还记得很清楚。

虽然事后吕相邦并没有提拔他,但他仍心存感激,毕竟这朝里也很少有人会拿正眼瞧他。

不过看吕相这幅吃惊的样子,怎么好像根本不认识自己?

鲁安努力甩开脑中那些不愉快,继续道:“说实话,如今这朝里是越来越不好混了,我也已经辞官,打算明日就回乡去了。大王这逐客令一下,我是不走也得走啊!”

上一篇:慕卿娇 下一篇: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