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六零开网店(121)
坐在底下听着的乡亲个个绷着脸面:自留地里种的晚的,玉米还没有收回仓,玉米棒子一个个水灵灵。
种的秋花生也没有熟透,花还没有落地。
面对队长冷峻的脸面,就连最泼辣的娘们都不敢吭声…
她们离第一个人民公社是最近的,通过姨姥姥姑奶奶连襟之类的亲戚,消息也七七八八得到一些。
食堂是个好东西,解放妇女劳动力,不用天天围着锅沿子转悠,听着还不错。
之前成立高级社把自家的双轮大马车入股分红的八爷家准备问清楚:“听说大食堂想吃啥吃啥,想吃多少吃多少,那俺想问问,俺家的马车还作数不?工分咋算?”
一上来就是关键问题,队长吸了一口烟,再吐出一个悠长的烟卷,这话不好回啊,他问公社,公社模棱两可:“吃饭有人管,孩子也有人照顾,治病不要钱。你还管啥分红不分红的,啊,要钱干啥?”
话不是这么说的,不为了钱,你可别要工资啊。不管多少工分,食堂都管饭,还给看孩子,上学还不要钱,可这么好的事,到时候二流子懒汉可不就没法管了吗??
“这个我得再问问公社。”
队长他也只能模棱两可。
李明言心内戚戚然,还有什么好问的,她记得以后读这段回忆,还有关于这时候举动的解读,上面说了,有些入股分红之类的啊,工商业个农民,都不要太计较个人得失,要采取大而化之??的态度。
回到家,陈梅就开始像仓鼠一样存粮,如果藏的不严严实实,就会被人给搜出来。
到时候不仅粮食保不住,还会给你扣一个大罪名!
她能想到的办法,也就是藏在墙缝里。
农村的土墙缝,是藏钱的好地方。每次扒房子,都能扒出大串的铜钱。
藏几粒麦子还是很容易的,为了让娘安心,李明言也帮着娘把麦粒往土墙缝里藏。
小妹还有明江明河两个好奇的站在床下看着。
“娘,为什么要把吃的藏起来。”
“藏起来以后给你当零嘴吃,别给别人说。”
李明言是这么回答她的,就怕小孩子藏不住话,告诉了别人去。
家里的粮食这么多,吃的时候嫌少,藏的时候却怎么都藏不完。
李明言看着娘丧气的样子,提议道:“不然咱们挖一个地窖,把粮食藏在地窖里吧?”
“挖地窖?还来得及吗?”
地窖是冬暖夏凉存储物资的最佳场所,解放前,家里有富余的,都会挖一个地窖,两米深就好,能放些白菜萝卜,柿子之类的。
“来的及,家里人多,齐心挖,挖一点儿是一点儿。到时候把挖地窖的偷偷运出去,谁都不知道咱家挖了地窖。”
陈梅看着还剩下的麦子,从二癞那里挣来的大米已经吃光了,就剩下这些夏收队里分的粮食,几乎都没有动过。
挖就挖吧,辛辛苦苦一年挣的工分换的粮食,不是养活那些好吃懒做的二流子的。
李明言领了母亲让藏的粮食,放进空间里,然后让家里的男人挖地窖。
就让家里人认为粮食都藏在地窖里吧。
过了几天,果然队长让交粮食,大家也没那么容易好屈服的。
没有一个人动手,大家都拿眼睛看着队长一家,这是让他家做个表率呢。
队长不做表率,他也不想交,他为啥能当队长,因为他是农活的好把式,这么一把年纪,四十多岁,上工还能得整工分。
他家的粮食不是最多的,也不少,让他家的粮食跟庄上的二傻子平均,他不乐意。
更何况这次是跟大队的人平均,大队上槐树底下有个王铁头,他年年要救济粮,年年叫国家救济一身棉衣,自己昧着良心不干活。能不上工就不上工,上头接济的一身棉袄,穿着穿着就掏棉絮卷烟吸,从冬天掏到夏天,从来都不洗,正好夏天掏成一件单衣。
等到了冬天再等国家救济,拿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养这样一个人,你说亏心不?
反正队长是觉得气不顺,他觉得自己思想根本不到位,就像去公社开三级干部会时那个啥主任说的,自己思想都不到位,认为自己做的事情不对头,咋还说服别人呢?
这几天他都愁眉苦脸的,要把李家庄的粮食送去吧,昧良心。不送上去吧,他的工作完不成。收了大家的自留地又是一场闹,到时候可咋办哟。
***
李明言这几天都看见队长坐在西山坡上看着村庄出神,搞的她想把家里挖地窖的土神不知鬼不觉的倒到山洼里都不行。
队长在蹲着,乡里男人最喜欢的姿势就是蹲着。他们吃饭时可以蹲着吃,田间地头也喜欢蹲着歇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