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六零开网店(136)
李明海摇摇头:“不行,还是去一趟外边,顺带看看外面是什么形势。”
一身轻装,两人的脚步不由更快,很快就踩着,咯吱咯吱响的橡树叶子,踏入了深山老林之中,李明言给大哥展示了一项绝技,就是用意念控制空间的进出,她的手刚把山楂同山楂树分离,山楂就从她的指尖消失不见,省去了很多步骤,她摘野果的速度变得非常的快。
亲眼看着太阳从东面升起,看着草上的露珠消散,看着林间的雾霭不见,秋天树叶已经变黄变红,大自然的一切都让人心悦,站到山的高处能看到远处浓浓的黑烟,不知道是哪里还在炼铁呢。
如果他们这一片儿也坚持炼铁的话,山上的树木能存活还是个未知数,哪有现在的郁郁葱葱五颜六色。
李家庄所属的乡镇和陈家庄所属的乡镇再北边,就是县城的地界,县城不过两条街,看起来异常的寒酸。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县城的集市不见了,集市应该是很好找的,它不同于乡间的赶集,应该是每天都有人来做交易的。
两人找到市管会,这是管理自由市场的地方,可惜市管会的小屋子里面一个人都没有。
“看来都忙着炼钢,没有人管理了。”
一个戴着军帽的男人呵斥道:“你们两个鬼鬼祟祟的再这里干嘛呢?”
鬼鬼祟祟?光明正大的来探查情况,这人是怎么看出来鬼鬼祟祟的。
李明言转身,就对着这个一脸戒备的男人解释道:“我们是想来看看集市怎么没有了。”
见到男人还是一脸不信,李明海无奈拿出自己的工作证明。
那人拿着仔细研究了一番,语气总算好了很多:“是派出所的啊,这就是集。”
往身后一指,就是原来买卖东西的地方,现在一片空荡,几片枯叶随风飘着,萧瑟荒凉。
事已至此,情况也已经明了:集市有是有的,还跟以前一样的规矩,就是现在人民公社成立了,所有的东西都是集体的了,没有人来交换物资了。
在城里逛了一圈,所有的们都在郊外炼钢,想来城里比农村更有货一些,炼了这许久,还没有把铁质的家伙什给炼完。
居住的巷子里,一个大人都没有,有一群孩子在巷子里玩耍,看到李明言拿出的山楂也就咽口水,一分钱都掏不出来。
郊外的空地上,一片片的玉米秸秆搭成的窝棚,秋老虎热烈,炉火旺盛,把场地旁边的玉米也烤的焦黄。
李明言觉得自己也要被他们赶英超美的热情给烤焦了,再旁边略微站了站,就拉着大哥离开。
路遇大食堂,盖得很有气势,阔大的房顶,据说整个县都在那里吃饭。以后这间房子会用来做仓库还有电影院,历久弥新,一直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也算是大食堂时代留下的唯一的好处了。
回去的路上李明言很是沉默,她想起很久很久以前那个饥荒的时代,跟小辈们回忆往事的时候,她都会说,那个吃大食堂的时候。
对于现在的她来说,就是不久的将来,将来将田地荒芜的人们回想起此刻必定是后悔难掩,现在多收一把粮食,将来就能填一点肚子啊。
路上她时不时的看见有人偷偷摸摸的进了焦黄的玉米地,出来的时候怀里有孕妇一般大的肚子。看来无论何时,都是民以食为天,都有清醒的人。
只是没有想到,再回去的路上,正要翻过山去,遇见了一个老熟人,那个单干户他赶着一只牛,还有一只羊,见到李明言,不敢置信的样子:“是你!还真是巧了,我下山正要找你哩。”
作者有话要说:等下改错字,吃饭去了
第61章
老汉赶着的羊长得很不错,是一头刚长成的小木羊,吃也好,留着养崽也好,都能带来不错的收益。
刘老实黑红的老脸笑成一朵儿菊花:“你的草料还有没有,想换一点儿,用这个羊换。这样牛过冬就又草料吃了。”
他算盘打的很好,用一头羊换一头牛,怎么看都是划算的,来年春天小牛也就能使上力了。
山外头的形势他不是很懂,不让买卖东西,那他这山里亲戚送个羊,再被赠送一些草料也是很正常的嘛。他无师自通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对策”,觉得自己的想法很棒。
还没有等他说出这筹备已久的劝说,就听到这小两口说道:“好。”
“到时候大爷您就说我们是亲戚,远方的表大爷那种,不然您住山里可能没人查,我们现在是属于集体的,这么多的眼睛盯着,到时候被人举报,我们家可就完了。”李明言细细的叮嘱大爷。
大爷点头点的胡子翘起,上一次下山听到他说卖牛都躲得远远的,他也估摸出个大概,自然是李明言说什么他就听什么,他也怕难得有人愿意跟他交换,再被他搞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