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六零开网店(71)

作者: 竹叶西风 阅读记录

李明言眼前一亮,后世的猪蹄可是要卖到比肉还要贵的,现在却乏人问津,一是它没有油水,二是它处理着着实困难,那猪毛怎么去都去不净,怎么看都不实惠。

她手指一指那猪蹄,“我全要了,给称了吧。”

于是李明言的背篓里多了四个用旧报纸包的猪蹄,还有做添头用的两个大筒骨,那骨头可真是骨头,白花花的,一点儿肉渣都不剩。回家吊汤煮面条一定香。

她又去了一趟新华书店,这个时候的书还是比较齐全的,不像几年之后除了红宝书就没有其他的了,她买了嫁接技术初探,养蜂学,再想买点其他的,发现刚刚挣来的两块五毛钱已经没有了。书可真贵,钱可真不经花。

她还想买果树种植概要呢,只得遗憾退出新华书店,而此时她已经饥肠辘辘,肚子抗议的直打鸣。

买了一包饼干,在路上边走边吃,圆圆的,也不知道是什么做的,倒是和供销社里卖的一种圆饼干类似,都是又圆又大又薄。只是这个是塑料袋包装的,供销社的是用黄糙纸包起来的。

吃起来香甜酥脆,上面薄薄的一层糖粉,还沾了几粒黑芝麻,这个时候似乎还没有塑料袋这种东西,她将塑料袋撕下来,用报纸包着,可以在火车上人多的时候也吃一些。

窑头镇的钢铁厂似乎在扩建,火车站下来的人不是非一般的多,李明言好不容易挤上去,找到座位坐下,一抬头,看到对面坐了两个穿军装的,由于李明海是在当兵,她对当兵的有种天然的好感,她就多瞅了两眼。

两个军人中间这个中年人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有些面熟?

穿着简单的中山装,有些瘦弱,戴着无框眼镜,文质彬彬的,双腿上放着一个网兜,兜里是苹果,还有橘子。这年头苹果和橘子可是稀罕物,尤其那苹果又大又红。

李明言努力的回想,突然这个人的形象和她记忆中一个人的形象重合起来,大舅!是娘的哥哥?

信上说的不是这个时候,怎么会提早回来了?前世的记忆十分模糊了,她隐约的记得大舅唯一一次回来是给姥姥和姥爷安排养老事宜的,之后再也没有见过,直到后来改革开放那会儿,他才重新出现在亲戚面前。一消失就是二十年,说是为国家执行秘密任务去了!

李明言嘴里咔擦咔擦的,饼干甜香的味道直冲车厢扩散,她看见坐在舅舅两旁的战士偷偷的咽了口水。

她纠结了,舅舅看了她两眼,却完全没有认出来她,那她到底是认还是不认呢?

饭点儿已经过了,火车上的众人被那嚼饼干的声音折磨的痛不欲生,恨不得那饼干被女孩子一口吃完,也恨不得自己上去咬一口。李明言吃的不紧不慢,吃的差不多饱的时候,将手上的渣渣填进嘴里,然后将饼干还用旧报纸包住,于火车上的人来说,漫长的折磨终于结束。

***

路上,李明言在前面走着,听到后面的两个小兵在议论自己:

“那姑娘真能吃啊,一大包饼干就那么咔擦咔擦下去了一半,把我给馋的”

“真没出息,是没见过饼干还是怎么地?”

“你就没流口水?你就不饿?”

李明言加快脚步,缩短了一半的时间回到家里,老远就看到院子里围坐了庄上几乎所有的女人,娘也在其中,爹则是不见踪影。

灶房外面的大锅里传来哗啦啦的水声,原来是女人们在自家院子里洗澡,自从这个锅子盖好之后,就备受村里女人们欢迎,往锅里填一把火,烧热之后坐在里面,真的是神仙也不换。

男人更倾向于去河里游两圈,不屑于与女人们争这杀猪锅。

见到明言回家来,都好奇她去镇上又带了什么好东西回来,纷纷探头往她背篓里看,可惜一块儿破布盖着,什么都看不见。

大伯娘炫耀似的问她:“明言呐,叫你带的肥皂你买到没有?”

这种给一大家子都长脸的事情,李明言乐意配合:“买了,还有毛巾,也买了,还给奶奶买了一条。”

其他人暗自可惜,明言这妮子跑窑头镇也不说一声,早知道也让明言给捎带个一块半块的肥皂,香香的,泡沫多的跟螃蟹吐的沫沫似的。

陈梅递过来一个温热的馒头,里面夹的酱豆,李明言接过就狼吞虎咽的吃起来。

“吃慢点儿,灶台上有稀饭,就着吃去。”

李明言占着嘴,只能点点头,饼干是空心的!看着吃了好多,实际上一点儿都不顶饱,而且吃甜的怎么也不像吃过饭的样子,只有实在的馒头才能让她吃个饱。

三口两口把一个全麦馒头吃完,李明言收拾起背篓来,先把四个大猪蹄还有筒骨拿出来,这是给自家吃的。然后拿出几条毛巾,还有肥皂,火柴,这是给大娘,三婶捎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