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六宫凤华(1105)

徐氏心领神会,张口应下:“娘娘放心,此时交给我老婆子便是。”

该说的话说完了,谢明曦并未多留三人,赏了些绫罗绸缎,便命从玉送谢家女眷出宫回府。

丁姨娘得了谢明曦的承诺后,心满意足,再未吭声。

谢明曦也未生出和亲娘和解后抱头痛哭的想法。

现在这样,便已很好。

……

后宫风云变幻,朝堂上也不遑多让。

这一日大朝会,弹劾礼部尚书谢钧治家不严的御史言官足有五六个,以刘御史为首。刘御史和林御史皆是御史台大夫,林御史以正直犀利胆大而著称,刘御史比林御史也不遑多让。写了一封千言奏折,洋洋洒洒一长篇。

御史有闻风而奏之权。

按着朝中惯例,被御史们正面弹劾的官员,不能当堂辩解。而是要自请回府,等待天子下旨彻查。

眼下正是忙碌主持恩科事宜的要紧关头,谢钧一旦脱帽回府,这等美差便只能拱手让人。

惯例就是用来打破的。

以温和好脾气闻名的谢尚书,在刘御史上了奏折之后,不但未脱帽告罪,反而义愤填膺的指责刘御史“捕风捉影”“污蔑朝臣”。对刘御史含沙射影中宫皇后不孝的言辞,更是毫不留情地痛骂了回去。

“……我在年少时,继母待我如亲子。没有继母,便没有我谢钧今时今日。继母徐氏,过往确实不甚光彩,可大齐从良嫁人的女子不胜枚举,难道都要轻蔑鄙夷不成?”

“我谢钧,不是那等狼心狗肺无情无义之人。我将继母视为亲娘,恭敬孝顺,从无忤逆之举。”

“皇后娘娘未出阁前,对自己的祖母也格外敬重。宫中内外那些暗指皇后娘娘不孝的流言,纯属无稽可笑之谈。”

“长子谢元亭被逐回老宅,皆因他品性不端。丁姨娘病了数年,一直在内宅养病,从无人苛待她半分。”

“治家不严这条罪责,我不能担下。”

“御史确有闻风而奏之权。不过,这绝不意味着身为御史便能信口雌黄,仅凭捕风捉影,便污蔑朝臣。”

“为了一证清白,臣恳请皇上下令严查谢家。若谢家也有如俞家那等作恶多端为恶一方之事,臣自会认罪,请皇上重罚。否则,便请刘御史收回这份莫须有的奏折,并当着一众朝臣的面,向臣赔礼道歉!”

谢钧慷慨激昂,字字铿锵有力。

如果有人见过徐氏在俞太后面前慷慨陈词的模样,便会霍然惊觉,谢钧此时的模样,和徐氏如出一辙。

这一对没有血缘关系的母子,从骨子里颇有相似之处。被逼到困境中时,总会爆发出出身于市井的“光脚不怕穿鞋”式的泼辣无赖。

反正,随你刘御史怎么说,我一不认账,二不脱帽离朝。

刘御史被气得够呛,张口便要反击。

坐在龙椅上的天子,轻飘飘地张了口:“朕信得过谢尚书。刘御史不必再多言了。”

刘御史:“……”

刘御史气得想吐血。

再厉害也敌不过天子的偏心啊!

没错,天子明摆着就在偏心谢家。你能怎么样?

谢钧如暑天饮了杯冰水,从头到脚从内到外舒畅至极。刘御史也如喝冰水,不过是在寒冬腊月……

陆阁老张口打圆场:“刑部接了俞家的案子,正忙着调查。谢家之事,纯属家事。既未伤人,也无人递送状纸。既如此,在朝堂之上也不必再闲议了。”

“想来,太后娘娘也不会坐视皇后娘娘声名受损,定会命人严查。”

盛鸿目光一闪,淡淡说道:“陆阁老言之有理。诸位爱卿有事便启奏,无事便退朝吧!”

第855章 后续(一)

退朝后,盛鸿立刻回了福临宫。

“明曦,今日祖母她们进宫,应对如何?”盛鸿的目光急切地落在谢明曦的脸上。

谢明曦弯起眉眼,微微一笑:“祖母表现得极为精彩。”三言两语,将椒房殿里发生的一切道来。

说来说去,不免要说及丁姨娘。

谢明曦在盛鸿面前,极少提起生母。偶尔提起,也多是冷淡如冰。今日语气倒是颇为平和:“……母后诘问之下,丁姨娘并未乱言,替我全了颜面。也省了我不少麻烦。”

盛鸿挑了挑眉,低声问道:“你不恨她了?”

谢明曦想了想,才淡淡道:“准确来说,我一直都未恨过她。我只是愤怒于加诸我身上的不平。”

“自幼时起,兄妹三人中,我天资最为出众。可谢云曦是‘嫡出’,随永宁郡主住在郡主府。父亲对郡主处处容让,对谢云曦也格外好。”

“谢元亭是庶长子,也是谢家唯一的儿子。丁姨娘将他当成了命根子,为了和他亲近,常以眼泪哄着我去谢元亭的院子里,或是让我在父亲面前为她邀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