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六宫凤华(1200)

义父,你生前在宫中看似风光,实则战战兢兢,没过过什么好日子。但愿来世,你能投个好胎,做个富家公子,和芷兰做一对真正的夫妻。

卢公公离世,宫中无人关心。

不过,如日中天的魏公公红着眼出宫一日,到傍晚才肿着眼回宫,众内侍都看在眼底。魏公公一回宫,立刻便有一堆内侍围拢上前嘘寒问暖问长问短。

魏公公哪有心情应付这堆马屁精,随意敷衍几句,便进了移清殿。

盛鸿放下手中的奏折,关切地打量魏公公一眼:“卢公公的后事都处置妥当了?”

“是,”魏公公恭敬地应了一声,跪下谢恩:“奴才多谢皇上恩典,容奴才出宫为卢公公打点后事。”

身为内侍,卑微命贱。死后被裹一条草席下葬,是常有的事。赐一具薄棺木,已算是主子仁厚了。

像卢公公这般,死后有人打点丧事,好生安葬的,几乎是绝无仅有了。

魏公公心知这都是主子给自己的恩典,心中感激不已。

盛鸿并未将这点小事放在心上:“区区小事,何须言谢。”

魏公公低声道:“对皇上来说,是张口一提的小事。对奴才而言,却是莫大的恩典。”

这也是盛鸿最令人折服之处了。

盛鸿的平易近人,绝不是装出来的。对待身边的内侍,也从无作践贬低之意。伺候建文帝建安帝时,内侍们如器物一般。伺候新帝之后,他们才有了自己是人的感觉。

身为天子近侍,魏公公的感受比其他内侍更深刻。

盛鸿温声道:“这两日,你奔忙劳碌,着实劳累辛苦。早些回去歇着吧!今晚就不必你来伺候了。”

魏公公感动不已,再次谢恩:“皇上待奴才恩重如山,奴才感激不尽。”

士为知己者死。

如今,皇上让他去跳刀山下油锅,他也不会犹豫。

……

奏折还有厚厚一摞。

盛鸿吩咐内侍,去请赵阁老颜阁老前来。

朝事繁多,每日各地送来的奏折堆积如山,还有六部官员呈送的奏折。想一一批阅完,每日忙到半夜也未必能做到。

盛鸿坐了两年多的龙椅,深深体会到了天子的繁忙辛苦。

如今朝堂尚算安稳,俞太后也算消停了。盛鸿想每日晚上回椒房殿用晚膳,之后要亲自教导阿萝公主习武,陪伴皇后,很自然地打起了内阁的主意。

内阁只得将奏折精简了一些,可惜,每日还是批阅不完。于是,几位阁老每日晚上轮流留在移清殿值守,将不那么要紧的奏折批阅完。到了隔日,盛鸿再浏览一遍即可。

如此一来,果然省心省力不少。

赵阁老颜阁老一起拱手:“老臣见过皇上。”

盛鸿对前来做牛做马辛苦操劳的阁老们格外客气,笑着说道:“快些起身,今晚就辛苦两位阁老了。”

然后,非常愉快地拂袖走人了。

赵阁老颜阁老默默对视一眼,心里不约而同地唏嘘。

皇上的心可真宽啊!

建文帝当年以勤勉著称,时常熬夜批阅奏折。建安帝品性不佳,做天子时唯恐别人篡权,绝不会允阁老代为批阅奏折。新帝对他们倒是放心得很啊!

第929章 教导

盛鸿颇为愉快地回了椒房殿。

晚膳已经备好,谢明曦顾山长和阿萝皆已入座。

听到脚步声,三人一起回头。顾山长面带微笑,谢明曦眉眼含笑,阿萝更是满面欢喜,脆嫩嫩的喊了一声:“爹!你终于回来了!”

正式场合,或是人多之时,阿萝称呼父皇母后。没有外人在,依旧喊爹和娘。

忙碌了一整日的盛鸿,心情愉悦,脚步轻快:“阿萝是不是饿了?让人传膳吧!”

男人在外忙碌,回到家里,看到的是娇妻爱女如花的笑颜,还有热腾腾的美味佳肴。人生最幸福的时刻,莫过于此。

谢明曦笑着吩咐传膳。

帝后用膳,按着宫中规制,得有十六道冷盘,十六道热炒,十六道蒸煮红烧,面点粥羹亦要有十数种。

谢明曦执掌六宫后,便将御膳房的规制减半。饶是如此,菜肴也极为丰盛了。

阿萝六岁后,便自己独立进食。顾山长和盛鸿偶尔想喂阿萝吃饭,皆被谢明曦出言阻止。如今阿萝又学了宫中礼仪,用膳时有模有样。

晚膳后,阿萝要完成课业,谢明曦一一过目或亲自检查。阿萝若有不懂不解之处,便再讲解一遍。

之后,盛鸿便陪着阿萝去练功房。一开始只练半个时辰,渐渐变为一个时辰。

众人看到的,是阿萝的优秀出众。却不知,帝后在阿萝的教导上耗费了多少的时间和心力。

犹如栽种一棵小树苗,精心浇灌除虫养护,耐心地陪伴守候,静待着小树苗长成郁郁葱葱无惧风雨的巨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