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梅太妃支持与否,对他们没太大妨碍。不过,能得到身边人的首肯和支持,总是件令人愉快的事。
再想一想,连梅太妃这等固执守旧之人都改变了相反。可见过去的这两年,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立储的时机还没到。
不过,阿萝入朝听政的事,已是水到渠成了。
谢明曦和盛鸿交换了一个会心的笑容。
……
隔日,阿萝去寒香宫请安。
果然如谢明曦所料的那般,梅太妃如脱胎换骨一般,一张口说话连风格都变了。先是夸赞阿萝昨日气度不凡,又问起了阿萝平日在移清殿是如何听政学习的。
这还是梅太妃第一次主动张口询问呢!
阿萝挑着轻松有趣的事说了一些:“……一开始,我在移清殿里伺候笔墨,众臣进了移清殿见了我,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没一个肯拿正眼看我。过了半年,才勉强习惯我听政。”
“我在他们议政的时候张口出言。陈尚书言辞激烈,反对得最厉害。被我和父皇两人联手收拾了一顿。”
“后来,老臣们就消停多了。我也未时时张口,一般是逮准了他们的错处或疏漏之处说话。这样一来,他们也就没多少底气和我争辩到底了。这也是母后教我的法子,以此挫一挫他们的锐气……”
梅太妃听得笑了起来。
她这一生,已经习惯了活在方寸之地。少年时在闺阁,进宫生下孩子后,住进了寒香宫。这一住就是三十年。
她的天地太过狭窄,能见到的也太少了。
阿萝的天地却是何其广阔。能接触国朝大事,和朝中重臣相对不落下风,能学习听政,能尽情地展露自己的光芒……
看着神采飞扬的阿萝,就如看着一只即将展翅的雏鹰一般,让人心里生出无尽的欢喜。
“阿萝,”梅太妃轻声笑道:“做你想做的事,祖母也支持你!”
阿萝用力点点头,不知为何,鼻间竟有些微的酸涩。
若她是男子,身为父皇母后的血脉,被立为储君是何等理所当然。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阻力?
就连被囿于深宫的梅太妃,也那样激烈地不满和反对过。
好在祖母终于想通了,也转变了态度。
想来,朝中众臣也不会再剧烈地反对她入朝听政了吧!
建业十二年的年底,陈御史联合了陆掌院等一众官员联名上奏折,奏请端柔公主入朝听政。
这一回,反对的声浪不再是主流。
坚定支持的官员占了小半,更多的官员保持缄默。
天子当朝准了众臣的奏折,且当朝下旨,令端柔公主于新年元日随自己一同祭天祭祖。
第1115章 入朝
新年元日,天子领着藩王宗亲及文武百官祭天祭祖。
这是一年的开端,亦是一年中最重要最盛大的仪式。霁哥儿霖哥儿霆哥儿是第一次参加,不过,他们三人并未引来太多瞩目。
因为,众人的目光几乎都落在了阿萝的身上。
文武百官们俱着官服,藩王郡王们穿着符合各自品级的礼服,天子身着龙袍。一片黑压压的肃穆中,身着绯色宫装的少女窈窕身影,醒目得近乎刺目。
寒风凛冽,阿萝的面颊被冻得微红,一双眼眸闪着粲然神采,在众目所瞩之下,从容不迫,风采逼人。
哪怕是反对得最激烈的官员,此时也不得不在心中承认。
端柔公主确实出众。
不说政治上的敏锐和天生的聪慧,只这份镇定自信的气度,已有了大齐未来储君的风采……
想及此,众官员口中一片苦涩,暗暗长叹不已。
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啊!女子们出家门读书做事当差赚银子养家,朝中还有一位女将军。现在倒好,连阿萝公主也入朝听政了。
将来,这大齐朝堂会变成什么模样?日后的史书,会如何记载这一段历史?
他们到底是迫于天子之威,做了敢怒不敢言的佞臣小人……
阿萝随在亲爹身后,位列仅次于天子。她没有回头,也能猜到众臣落在她身上的目光是何等不甘和郁闷。
无妨!
她就这么稳稳地,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总有让他们心甘情愿低头诚服的那一日!
……
椒房殿。
大齐诰命贵妇们,像往年一般进宫觐见中宫皇后。只是,建业十三年的新年,注定了和往年不同。
往年笑吟吟立在谢皇后身侧的端柔公主不见了踪影。
因为端柔公主随天子去祭天祭祖了……
别说在天家,就是普通百姓家,祭祀先祖也只能由男子参加,女子断然没有露面的机会。今日之事一旦传至大齐州郡和百姓们耳中,不知要引来多大的震动。又会引来多少的变革和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