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六宫凤华(57)

谢元亭:“……”

谢元亭一张白净的俊脸涨成了暗红色,低头认错:“父亲教训的是。”

心中暗暗恼恨不已。

他是谢家唯一的儿子,便是庶出,也十分金贵。这十余年来,父亲谢钧从来舍不得说半个字重话。没想到,今日竟为了谢明曦这个臭丫头训斥自己……

谢钧满腹心思,无心多说,挥挥手道:“去书房反省,今晚不得吃晚饭。”

……

谢府,兰香院。

丁姨娘一整日神色不宁,心事重重。

文绮低声道:“天色已晚,姨娘也该用晚饭了。”

丁姨娘长长叹了口气:“我哪里有心思吃完饭,撤了吧!”

也不知谢明曦是否听话,在试卷上署了谢云曦的名字……

万一谢明曦心存怨怼,考试时故意“失手”,害得谢云曦考不中。永宁郡主定会大发雷霆,将这笔账都算到她和谢元亭身上……

丁姨娘越想越惶惶难安,却也无计可施无可奈何,就这么枯坐了一夜。

……

莲池书院的屋舍里,灯火通明。

教学女红音律厨艺等科目的夫子,都无资格阅卷。留在此地的,俱是莲池书院里颇有才学的夫子。男女对半,其中有几位是当朝翰林,还有京城大儒。

众夫子齐聚在平日上课的学舍里。按着各自分组,坐进五间学舍。宽大的桌子上摆满试卷。夫子们不敢轻忽怠慢,一个个凝神贯注,批阅试卷。

男女共处一室,颇有不便。

莲池书院已设有十余年,众夫子一开始颇觉别扭,如今倒也渐渐习惯。众夫子低头忙碌,只有翻动试卷的细微声响,无人说话。

季夫子也在低头阅卷。

五百份试卷被分为五组,每组一百份。要从这一百份中评出二十份甲等,自不是易事。每一份都得细细批阅。

同组的夫子忽地“咦”了一声。

第41章 阅卷(一)

众夫子都在低头阅卷,无人出声。骤然发出的声响,立刻迎来众人侧目。

季夫子抬起头:“怎么了?”

“好字!”

说话的是董翰林。

这位董翰林年近五旬,从翰林院致仕之后,被顾山长聘请到莲池书院做了夫子。

董翰林曾是两榜进士,博学多才,擅长书法,看到如此标准漂亮的馆阁体,忍不住赞叹出声:“实在是好字!”

然后,又有些惋惜:“可惜是女子。若身为男子去参加科举考试,只凭着这一笔好字,中个举子不是难事。”

可惜!可惜!

这样的论调,女夫子们只觉微微刺耳。不过,也无人出言反驳。

男尊女卑,历来如此。

莲池书院是大齐最负盛名的女子学院,能考进书院里的少女,无不是才学出众百里挑一的佼佼者。在莲池书院里就读五年,方算完成全部学业。每一年完成学业的十名学生,最终的归宿依旧是嫁人生子。

顶着莲池书院学子的风光名头,便能嫁入高门。想入选皇子妃嫁入天家,这更是不可或缺的资本。

出众的才学和才女的名声,成了莲池书院的学生们最值得夸耀的嫁妆。

再优秀再出众,也不可能像男子一般考科举做官。

董翰林这几句无心的感叹,正是莲池书院里所有被聘请来的男夫子们的心声。

……

季夫子微不可见地皱眉,很快舒展眉头,略略伸头张望。

待看清试卷上的字体后,季夫子目中也露出赞许之色。

馆阁体是科举取士专用的字体。读书之人,提笔练字之日起,便开始练习这一字体。莲池书院设立十余年,每年的入学考试要求用馆阁体。如此,馆阁体才在闺秀中盛行传开。练得好的,不乏其人。

这份试卷,不知出自何人手笔。这一笔漂亮圆润的馆阁体,着实令人惊叹!

董翰林起了爱才之心,批阅试卷也格外仔细耐心。

第一份试卷考的是经义,完成得漂亮利落,一字未错。

第二份试卷上的诗词歌赋,顿显才华横溢。

待到第三份试卷,董翰林更是满面惊喜:“此次算学极难,杂学也有几道颇难。这份试卷竟一题位错!妙!实在是妙!”

董翰林这一嚷,同组的夫子都饶有兴致地凑了过来。

此次的算学杂学试卷,难度之高,为历年之冠。满篇错误,改得人头痛。做对五六成的,已是难得。没想到竟有人能做全对……

扪心自问,便是让她们来考,也未必全部做对。

这个考生,到底是谁?

季夫子目中终于有了笑意,低声道:“看来,此次新生头名,便要落在我们这一组了。”

夫子们分了五组批阅试卷,每组推荐五分之一的甲等试卷。到顾山长那儿,要被刷掉一大半。再经皇后娘娘朱笔凤批,取前十名为新生。每年的头名,尤为令人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