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六宫凤华(590)

淮南王心中一凛,立刻表了一通忠心。

……

一炷香后,淮南王退出移清殿。

移清殿里燃着诸多炭盆,温暖如春。殿外寒风凛冽,寒冷刺骨。

淮南王浑身的冷汗,被冷风这么一吹,顿觉头重脚轻,浑身不适。强自撑着,才未在人前失态。

淮南王强打起精神,不愿让人看出半分被天子怒叱的狼狈之态。

一个面容秀丽的宫女微笑着出现在淮南王面前:“皇后娘娘知晓王爷进宫,特意吩咐奴婢在此等候。皇后娘娘有事相召,请王爷随奴婢去一趟椒房殿。”

这个宫女,正是俞皇后的贴身亲信芷兰。

芷兰和卢公公结为对食之事,自然瞒不过淮南王。

淮南王满腹沉沉心事,兼之头脑昏沉,反应不及往日,竟问了句废话:“不知皇后娘娘有何事?”

可不是废话吗?

中宫皇后相召,不管是大事小事,他都没有拒绝的权利。

话出口之后,淮南王自嘲地扯了扯嘴角。近来因永宁郡主之事屡次动怒,今日又被天子训斥,真是昏了头。

“请芷兰姑娘领路。”

……

第453章 严惩(二)

椒房殿威严气派,一如往日。

淮南王身为亲王,见了俞皇后无需行大礼。略一拱手作揖:“臣见过皇后娘娘。”

坐在凤椅上的俞皇后,凤目淡淡一扫:“免礼平身。”

淮南王谢了恩典,站起身来,声音还算沉稳:“不知皇后娘娘召见,有何事吩咐!”

果然是只老狐狸!

因永宁郡主之事大失圣心,被建文帝训斥责罚,竟也未慌了手脚。

俞皇后心中哂然,口中淡然说道:“永宁不知分寸,言词辱及母后声名。如今宫外传的那些话,简直不堪入耳。”

淮南王早料到俞皇后会发难,对着俞皇后,淮南王倒是颇有辩驳的勇气:“皇后娘娘明鉴。永宁这些时日一直在府中养病,谁也没见过。事关太后的流言,和她并无关系。定是谢家胡乱造谣。”

俞皇后唇角讥讽的弧度更深了些:“永宁往日未提,谢家人又如何敢胡乱猜疑?说到底,皆因永宁而起。”

“皇上发雷霆之怒,也正因看得清楚想得明白。”

事到如今,永宁郡主是怎么也撇不清了。

淮南王恼恨不已地将这笔账都记到了谢明曦的头上。

便是此时奈何不了谢明曦,日后也绝不能放过她!

俞皇后似是窥出了淮南王脑中的阴狠念头,不疾不徐地说道:“永宁进慈心庵里养病,淮南王不必多虑,本宫自会命人好生照料她。”

然后,意味深长地又说了一句:“若明曦有任何不测,本宫少不得要将账都算到永宁头上了。”

淮南王:“……”

淮南王既惊又怒,霍然看了过去。

端坐在凤椅上的俞皇后,明艳端庄,凤仪无双。微微扬起的嘴角,却无情而冷漠。

这是来自俞皇后的警告和提醒!

他胆敢对谢明曦动手,永宁郡主休想多活一日!

好一个谢明曦!

好一个俞皇后!

面对满眼怒火的淮南王,俞皇后岿然未动,淡淡问道:“本宫的话,淮南王可记下了?”

淮南王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臣记下了。”

“既然记下,便跪安吧!”俞皇后露出独属于胜利者的微笑从容。

淮南王咽下喉间的愤怒不甘,面无表情地告退,离开椒房殿。

俞皇后看着淮南王略显僵硬的背影,目中闪过一丝快意。

淮南王一直暗中支持四皇子,俞皇后自然看他百般不顺眼,早已想将这颗眼中钉拔除。只是,淮南王是个滑不溜手的老狐狸,平日极难抓住他的把柄。

此次谢明曦出手,将永宁郡主闹得灰头土脸,又牵连到了李太后。俞皇后顺势而为,一举数得,狠狠出了心头一口恶气。

玉乔轻声来禀报:“慈宁宫里有人来报信,太后娘娘病了。”

俞皇后眸光一闪,站起身来:“随本宫去慈宁宫。”

……

李太后每年总要“病”上几场。

俞皇后身为儿媳,少不得要伺疾。宫中皇子妃嫔们也要轮流伺疾,建文帝颇为孝顺,也会亲自伺疾。

这也是李太后惯用的伎俩了。闲来无事,以折腾俞皇后为乐事。

不过,这一回,李太后的病倒不是装的。身为一朝太后,李太后颇重脸面,此次流言纷扰,却是生生地将她的脸面扔到了地上。

建文帝的怒火,令她这个太后无地自容,难堪无比。年近六旬的人了,禁不住这等刺激,一夜过来,便病倒了。

宫女们不敢怠慢,立刻到椒房殿来送信。

俞皇后进了慈宁宫,先进了李太后的寝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