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明曦在几日前亲自回了一趟谢府,只对谢钧说了两句:“五弟现在还小,待年龄稍长,父亲便将他送去蜀地。蜀王殿下是一地藩王,为五弟谋个出身易如反掌。”
……有了这等许诺,谢钧不干也不行!
在建安帝阴沉不善的目光中,谢钧硬着头皮上了奏折。
鲁王宁王闽王也乐得见建安帝出血。
此时蜀王就藩有多少安家银子,也关乎日后他们就藩时的银子多寡。因此众藩王纷纷出言启奏附议。
建安帝不能不要这个脸,只得忍痛割肉!
谢明曦挑眉冷笑:“区区五十万两而已!堂堂天子出手这般小气,委实让人瞧不上!”
盛鸿倒是看得开:“有比没有强嘛!又不是只靠他这些银子过日子,我自己也有不少田庄铺子产业,能打点带走的全部带走就是。”
谢明曦嗯了一声:“银子不够用了,和我说便是。我的私房银子不算太多,两百万两之数还是有的。”
盛鸿:“……”
被媳妇包养了的巨大幸福感,令盛鸿百感交集,伸手搂住谢明曦,满面感动:“媳妇,娶了你,真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
顺便往媳妇的怀里蹭一蹭,像阿萝一样乱拱乱找。
谢明曦脸颊微热,好气又好笑地拧了盛鸿的厚脸皮一把:“别胡闹。”
盛鸿已经迅捷找准了目标,口中含着东西,声音模糊不清:“该说的都说完了,也该忙活点正事了。”
谢明曦:“……”
……
几日后。
盛鸿进了椒房殿,将准备好的名单呈到建安帝面前,热切又诚恳地说道:“再过数日,臣弟便要启程去蜀地了。有几个年轻的进士及家中亲眷想随行去蜀地,或做官或替臣弟打理庶务。恳请皇兄恩准。”
几个年轻进士?
建安帝漫不经心地接了名单,目光在前三个名字上打了个转。
陆迟!
赵奇!
叶景知!
建安帝:“……”
第692章 不测(一)
建安帝果然快被气歪了鼻子!
几个年轻进士?
这明明是去年新科前三甲好吧!
你一股脑地都带走了,也不知道留一两个给我这个堂堂天子!
“七弟,你这可有点贪心了。”
建安帝半真半假地说道:“叶景知是你的长史,随你去藩地理所应当。陆迟和赵奇两人,一个是状元,一个是榜眼,两人俱是阁老嫡孙,在翰林院里当职。朕也有好好磨练他们日后堪当大任之意。”
“你怎么将他们两个也列在名单上了?”
叶景知要带就带走,区区一个寒门学子,便是考中探花,于朝堂也没什么影响。
陆迟和赵奇可就不同了。陆迟是陆阁老最器重的嫡长孙,日后定是陆家家主。赵奇是赵阁老最疼爱的幼子,虽不会继承家业,却是赵阁老的心头肉。
这两人都跟着盛鸿走了,陆家和赵家日后岂能不对蜀地颇多照顾?便是在朝中,怕是也会为盛鸿这个蜀王处处说话……
小心眼的建安帝,如何能忍?
盛鸿依旧一脸诚恳真挚的表情:“在皇兄面前,臣弟绝不敢有半句虚言。赵奇是我的同窗知交,他随我去蜀地,只打算外放一任,过几年便会回京。臣弟也绝无趁机拉拢赵家的意思。”
“至于陆迟,当日林氏难产,多亏了有明曦坐镇相助,才能母子平安。陆迟此人是端方君子,欠下这等恩情,必得找机会偿还,否则心中难安。坚持要去蜀地为官两三任,算是全了这份人情。”
“臣弟胸无大志,对皇位从无野心。几年前,臣弟便甘心辅佐追随皇兄。如今,皇兄已登基为帝,臣弟满心为皇兄高兴,也愿为皇兄去坐镇蜀地,治理藩地。”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陆迟和赵奇都是大齐的臣子,便如臣弟,亦对皇兄俯首称臣。臣弟也相信,皇兄绝不会因此疑心臣弟!”
建安帝:“……”
盛鸿极少表功,今日这一张口,便是建安帝心眼再小,也没脸说出个不字了。
罢了!
以后多提防一二便是!
建安帝咬咬牙,终于点头首肯:“你难得和朕张口,朕岂有不应之理。”
好在陆迟和赵奇都很年轻,这名单里的其余人,也都是年少之辈……老持沉重精明狡猾的老狐狸,也绝不会被盛鸿忽悠住就是了。
蜀地多山,进出不便,也是个出了名的穷地方。陆迟赵奇想不开,就去吃苦头好了。
出了移清殿后,盛鸿暗暗舒出一口气。
安家银子多少都在其次,能将陆迟和赵奇等人都带走,才是最有利的事。
先不说彼此之间的私交,只看本人才学品性,陆迟赵奇也都是一等一的。隐形的看不见的好处,当然就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