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了灯,琅华躺在床上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久,隐约中她仿佛看到一只手轻轻地握着她向前凑去:“没关系,不会啄疼你的,慢慢来……”
一只翠鸟飞到她手心里,叼走了颗麻籽,琅华也跟着笑出了声。
这团鲜亮的梦,渐渐消散,最终化为琅华嘴角弯起的笑容。
……
柳子谕躺在床上辗转反侧。
只要闭上眼睛,顾家的账目立即就会出现在眼前,皇帝的声音也在耳边:“算,给朕算个清清楚楚。”
柳子谕顿时一阵心惊肉跳。
也许在别人眼中,最大的问题是户部和顾家记录的药材数目相差许多。
只有看明白账目的人,才会发现问题的根源不在于药材,而在于禁军、厢军的数目,顾家将所有阵亡将士的数目记得清清楚楚,只要稍一核算,就能知晓这一战大齐到底集结了多少的将士。
这与地方守备上报朝廷的数目相差甚远。
柳子谕忍不住想要去兵部翻看出征将士及地方守备呈上来的军籍名册。
只要想到这些,就坐立难安。
难不成真的被顾琅华料中了,他要去福源寺找答案。
“来人,”柳子谕终于忍不住,“寅时末就准备车马,我要出去。”他要去看看福源寺到底有什么东西在等着他。
天还没有亮,福源寺的迎客僧就见到了一辆青盖马车,紧接着柳子谕走了下来。
“这位师父,我想问问……”柳子谕话刚说到这里,就看到一个人缓缓地从寺里走了出来。
这人穿着一身宝蓝色长袍,脸上是镇定从容的神情,见到柳子谕弯腰拜下去:“柳大爷。”
柳子谕将他仔细地打量了一番,脸色豁然变了:“你是……你是杭庭之。”
这就是状告唐彬的杭庭之,他竟然会在这里。
顾家的账目,杭庭之的出现,都直指一个人:唐彬。
而他现在就卷入了其中。
柳子谕眼前浮现起顾大小姐清澈的目光。
顾家给他开了一剂猛药。
“柳大爷,”杭庭之道,“趁着天还没亮,我们进去说话吧!”
天还没亮,一切都在沉静中,清醒的又有几人。
……
京城宣德门前,杭文同走进了登闻鼓院,拿起了鼓槌。
一阵震耳欲聋的鼓声仿佛震醒了整个皇宫。
正准备上朝的官员不禁转头看过来。
登闻鼓已经好久没有响过了,自从有了皇城司,没有人敢再击鼓伸冤,因为本朝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要敲响登闻鼓,就要进皇城司的大牢,谁又能受得住皇城司的审问,往往冤没来得及诉,人已经死在了牢中。
是谁?
众人互相望过去。
不知怎么的所有人都有种预感,这次的鼓声就像是一阵疾风骤雨,不知要卷起多大的风波。
躺在床上的宁王睁开了眼睛。
…………………………………………………………
第二章。
看到有人说太慢,所以特意将这章修改了一下,基本上是将两章合为一章的节奏,这样下一章就可以顺利过渡了。
第三百六十一章 不合礼数
宁王摇了摇床边的铃铛,立即就有人进来伺候。
“这是什么声音?”宁王问过去。
管事妈妈忙道:“是有人敲了登闻鼓诉冤。”天还没有完全亮就敲鼓,肯定是有很大的冤情,王府里也都在议论。
宁王仿佛被吓到了似的,一双眼睛清清透透地向窗外看去。
管事妈妈看着心疼急忙道:“王爷您别害怕,一会儿就不敲了,这些事跟我们无关。”
宁王半晌才点点头:“我今天要早点进宫,去慈宁宫将阿阮接回来,让厨房准备阿阮爱吃的金丝糕,还有豌豆黄,还有醪糟……对……还有……”
管事妈妈忍不住道:“王爷,那不是王妃爱吃的。”王爷大约是被吓到了,才会这样糊涂起来,那是徐茹静喜欢的。
宁王像是一下子噎住了般,躲开了管事妈妈的眼神,“给……给我更衣吧!”
管事妈妈心中暗暗叹了口气。
穿好衣服的宁王看起来很高兴,转头看着管事妈妈:“阿阮回来就好了,对不对?”
管事妈妈忙点头:“对,对,王爷说到是,只要王妃回来就好了。”
宁王道:“让人收拾好家里,等我们回来,就将大门关上,谁也不见,我们也不出去,免得……免得阿阮又会受伤。”
这话要是让王妃听到了该有多感动,王爷为了保护王妃,宁愿闭门不出。
管事妈妈道:“您放心吧,奴婢交代下去,一定办好。”
“谁都不让进,谁都不让出,都不准。”宁王念叨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