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华应了一声,跟着太后的肩舆一路到了勤政殿。
等在门口的裴杞堂见到太后立即上前行礼。
“起来吧,看来皇上的气消了,”太后沉声道,“你可要好自为之。”
裴杞堂将太后娘娘搀扶下了肩舆,程女官忙上前侍奉太后脱下氅衣,走进勤政殿。
琅华正要追上去,却被人拉住了衣袖,琅华转头看过去,果然看到了裴杞堂。
裴杞堂满脸笑容,倾过身子,低声道:“我可没有乱来,是屈承如太没用。”
琅华脸一红,立即想起让胡先生嘱咐裴杞堂的话。
“琅华,偶尔的你也看我一眼,别让我太心虚。”
琅华皱起眉头,这都什么时候了,裴杞堂还在这里胡闹,琅华生怕与他纠缠过多被宫人瞧见,手一翻在他胳膊上一拧,嗔怒着道:“正经着点。”
裴杞堂松开了手,琅华扬起眉毛,快走了两步,跟在程女官身后。
裴杞堂不禁苦笑,只怕进了殿门,琅华就要对他冷眼相对,虽然他知道琅华不过是为了应付皇上,免得让皇上起疑,心中却仍旧不舒坦,也不知什么时候,他和琅华才能执手站在众人面前。
众人相继走进勤政殿。
常安康将手谕递给太后查看,太后垂眼读了两遍,然后不动声色地抬起头:“皇上准备如何处置?”
皇帝没有说话而是看向裴杞堂。
裴杞堂上前道:“皇上虽然认为这手谕是假,却也要给满朝文武一个交代。”
太后慢慢地捻着手里的佛珠:“也难怪皇上如此安排。就连哀家看过之后也要以为这就是哀家所写,所以必然要弄个清楚明白,免得让它成为我们母子之间的心结。”
说到这里,太后皱起眉头:“只是谁能够判断这封手谕真假?”
这样几乎一模一样的字,谁又能辨得明白。
大殿上片刻的安宁。
裴杞堂的目光落在琅华身上:“若是从前,大约没有这样的人,现在却不同了,顾大小姐治好了曹嘉大人。在大齐,若说分辨文书真假,只怕没有人能及得上曹雍、曹嘉两位大人。”
裴杞堂的目光痴痴地望着琅华,琅华挪动了半步退到宫人背后。
裴杞堂接着又道,“顾大小姐应该已经很清楚曹嘉大人的本事。”
所有人立即向琅华看去。
……………………………………………………
无赖也是本事。
这一点小裴棒棒哒。
求月票吧,每章更新之后都期望会有月票发生。
第五百一十七章 一唱一和
顾大小姐站在太后娘娘身边,十三岁的她女子尚没有旁边的宫人高,却并没有被人群淹没,站在那里依旧十分的显眼。
她目光清澈,神情安然,在这样的场面下仍旧不卑不亢,看起来就像是一颗发着淡淡光芒的珠子,不禁让人为之侧目。
皇帝想起这几日的风波,在看看裴杞堂的模样,见到顾琅华,眼睛里就闪烁着一样的神采。
真是没出息的东西,为了一个女人低三下四到这样的地步。
太后看向琅华:“哀家从前倒是听说过,大理寺曹雍有一双厉眼,能够为人伸冤理枉,却不知曹嘉如何。”
琅华道:“臣女也是从曹嘉大人那里才知道,术业有专攻是什么道理,臣女在养济院给曹嘉大人治伤时,常听曹嘉大人说起当年曹雍大人的办案主张。”
琅华抬起头仿佛想到了曹嘉提起那些事脸上的神采。
“重证据、轻口供,情与迹应当兼采,这才能让天下无冤狱,世上无人冤死,”琅华说着顿了顿,“臣女也不明白这些话的意思,只是……每当养济院的那些囚犯将冤屈诉给曹嘉大人的时候,都会哭得十分伤心,这些囚犯大多受刑太重,身上皮肉尽毁,臣女和胡先生会趁着他们诉冤的时候为他们刮肉正骨,所以臣女这些日子耳听目染,也明白了些道理。”
“为什么曹嘉大人承受了如此多非人的痛楚,还要坚持下来,因为他为的不光是整个曹家,还有身边许许多多蒙冤之人,因为也只有他知道,那些犯人所说都是实情,他也能够向世人证明这些人的清白。”
“所以他得活下来,他必须活下来。”
琅华说到这里,眼睛中闪烁出凄然的目光,可是转眼之间却又满是希望:“裴大人说的没错,臣女清楚曹嘉大人的本事,是因为这些日子的所闻所见,换做其他人也会如此。”
皇帝忽然想起曹雍来,曹雍在朝堂上很少说话,但是每次遇到重案,只要他让皇城司去审讯,曹雍必然出面阻止,如同当头棒喝,说什么重刑之下必有冤案。每次劝谏必说此言,他心中不胜其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