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催眠式入戏(148)

作者: 曹子衿 阅读记录

但这就解释了他怎么会出现在自己家附近。可是,也说不通她既然都“打捞”走了他,把他跟家里照料了,怎么又费老劲把他运回来了呢?

照她的作风,且不说趁机可以猫扑耗子似的耍一耍,单是留他在客卧里过一夜,也比送他回来给他开间房简单多了啊!

还有,昨晚没说什么要命的吧……

想到这儿,段正业脑子里一亮。他想起有一幕,“戴巧珊”听完他各种发自肺腑的话后,忽然问:“那张呼延晴在你心里又算什么?”

他当时回答什么来着……

噢,他好像是意兴阑珊说:“别提那些没用的!”

“戴巧珊”静了一下,说:“可我听说,你们在一起的时候,也挺嗨的啊!”

段正业回的是:“嗨个屁,她是我这辈子犯的最荒唐的错误……”

那时他晕晕乎乎,说完这些就又睡了。但好像彻底睡着前,他听到旁边一声不合时宜的轻笑。

对了,“嗨”这种词,他在“梦”里怎么就没警醒,它既不是戴巧珊的语言,也不是呼延晴会说的字眼儿?

还有!如果“戴巧珊”其实是呼延晴,她……怎么会自称“张呼延晴”?

眉头打着结,段正业三两下收拾好自己,下楼去前台:“请问,昨天是谁给我订的房间?”

前台递给他一张入住单,上面机打的姓名赫然印着,“牧蓓蓓”。

第61章 跑偏的路径

新一天夜里,宋星文抱着胳膊,把两腿架到办公桌上,上半身在调松了靠背的电脑椅上舒服一躺。两眼盯着笔记本上的记录,陷入沉思。

综合戴巧珊和段正业各自竭尽全力的回溯,他差不多看清了这个案子的全貌。顺便也定位清楚了N久前,那个像乱码字符似的称呼,“摔咧子大叔”,对应的真身。

“段导他……要的东西总在打架,不能两全。”这是戴巧珊的概括,可以说相当准确。

段正业的降生是个意外。那一年,事业和人气如日中天的名导段宏德跟发妻两看相怨、聚少离多,妻子却怀孕了。

这孩子就是段正业。

段宏德39岁收获段正业,在那个年月,按普通人的节奏说“老来子”也不算夸张。但他并不高兴。

除了外面关于“血统”的流言蜚语外,还有两个原因。

第一,段正业不是他的第一个孩子,他的第一个孩子15年前就出生了,也是儿子,所以,段正业没有带来“惊喜”;

第二,生他那时候,国家正推行计划生育。段正业的出生,让他罚了不少款,挨了不少批。就像那些没口德的人说的,这个小儿子,生来就是他的报应。

外加夫妻关系紧张、妻子产后抑郁、大儿子“段正才”正值叛逆期等等原因,段正业未足岁就被送到爷爷奶奶家寄养。

宋星文的案例库里,这类出生就不受亲生父母待见的孩子,往往会走两个极端:特不吝,或是特乖巧。段正业走了后一种路线。

他爱爷爷奶奶。爷爷曾跟他说:“你别小看这一个饭粒儿。它从播种到土里,要农民伯伯浇水施肥松土捉虫,流尽汗水;好不容易长出来,还要脱粒、晾晒、去壳、包装、运输……变成你面前碗里的这一粒,它要历经十几道工序,大半年的时间,无数叔叔阿姨哥哥姐姐的关心、协作,是来之非常不易的。你要珍惜!”

那之后,一顿饭,段正业吃多少盛多少,一粒也不浪费。他自小就懂“惜福”,在这个基础上,童年时光可谓和美。

5岁住回自己家里,一是上学年龄要到了,更重要的原因,是爷爷奶奶开始频繁生病住院。

就在这一年,两位把他从襁褓一直养到能跳能跑年龄的老人相继去世。不过这时,家里父母的关系已经缓和不少,大哥也大学毕业,正跟父亲学习。

一家子大人,对他抱的心情是亏欠也好、好奇也罢,段正业记得爷爷奶奶说,“要听爸爸妈妈话,好好学习”——父亲是受人尊敬的英雄,大哥是父亲身强力壮的好帮手,母亲美丽慈爱,会写一手好字、做一桌好菜,这个家庭是所有小孩都憧憬的。尽管偶尔有人在他听得到的范围内,说这孩子真不像老段。他依旧惜福。

新一个打击发生在第二年。他在学校第一批加入少先队,戴上红领巾的那天,段母急病住院。没多久,也走了。

母亲下葬后,父亲递给他一把钥匙,说:“爸爸和大哥经常在外面,这个保管好,丢了你就进不了家了。”

段正业点头。

父亲凝视着他,忽然诡异一笑,伸手捏了一把他的脸,说:“看你能‘报应’到什么程度。”

段正业听不懂,他专注用绳子把钥匙穿好,红领巾戴脖子外面,钥匙就挂衣领里面。之后的年月,一次都没有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