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位面农场主的颠覆人生(322)

作者: 一点香 阅读记录

众人眼神微动,也有那表情讪讪的。

王友良有些嘴里苦,越觉着这些人眼窝子浅。

“这样做我不是说不好,而是一个很根本的问题。咱们村有什么服务类的特色?卖货谁都会卖,去进点东西也不过去点儿成本。可谁能记住咱们王家村有什么?”

“咱们全村人口只有那么多,每家每户都一个小卖部,相当于这不足一千亩的地方,有三十来家竞争对手。游客把咱们这儿的房子住满也不过二百人左右,打平均,每人的生活消费也不过二三十,卖过一次就没了。各家一分除去本钱,能漏下来几个。抬价吧,别人景区这么卖,咱们也这么卖。消费一高,我们这除了农田拿什么来留下客人?难道做成另外一个雪村?”

怕他们不懂雪村的梗,程香又解释了一遍,因为过高的哄抬物价,致使整个村子在旺季的时候无人问津。最后哪怕降价也叫不回来游客了。

名声容易打出去,但怎么维持名声热度,这需要下相当大的精力来促成。而处在村子里的村民,每一个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些看不见的小事,恰恰是给人留下印记的重要组成。

“你的意思,咱们这小卖部不能开了?”

一位大娘有些不高兴,菜不让卖了杂货也不让卖了,那他们还有什么搞头,做了一大堆的事不就为了跟着挣点钱吗?

“那也不是。”程香目光和善,“我的意思是,与其咱们分化自己的产业,不如合起来集中经营。挑选几家专门培训,经营的类别也各不相同,所得的部分咱们按每家投入的多少来分账。尽量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钱。”

众人眼睛里多了点火热,显然对她的提议有了极大的兴趣。

“要怎么分化,就像我们那时候搞集体劳动,挣工分那样?”

程香:“差不多,但也有不同。杂货类的产品,我们应该自己制作生产,建造村中小市进行集中出售。在对外的时候,不许外来物品流入,一来避免污染,二来对咱们村内部商品进行一个流通。各家的洗浴日化等等,也就达到了统一宣传的目的。又能更进一步的造成话题度加深印象。”

“那要怎么做,我们都不会呀?”

想法是非常好,自己生产自己卖,好处都在自己人手里。

“请人来教。我们村一开始就是以零污染做的噱头,如今在县城也拥有不少的信奉顾客,只要做老一代的传统手工类产品,加以自己的特色,经过包装再卖出去,并不难实现。我记得咱们这儿的古法红糖就有很多作坊,只是受外面市场冲击才消弥了下去。”

提起这件事众人都有了想法,“外面买的红糖哪有几个真的甘蔗糖,上好的红糖青甘蔗和红皮甘蔗要掺着弄,不然一个热一个寒,起不到调养的作用还有害。”

“外面连红薯粉都买不到真的,要是咱们这儿弄个打粉的小作坊,他们自己眼睛看见的,提点价总会买吧?”

“对对对。我听说,外头现在还兴布鞋,千层底一双一百多呢!”

“一百多还便宜了,你没见着那些盘扣衣服,卖几千的都有。”

“不光这些,外头卖的猪肉都不好吃,镇上还好,到县城就买不到地道的农家猪肉了。”

程香也有自己的想法,汉方在外国流行,国内人却跑去外国买,这让她觉得国内的复兴文化需要生长的土地,正好借着这道东风,让业界的人团结起来。

国内不缺有成就有深度有文化沉淀的传承人,缺的是把他们掘出来推广出去的包装团队。

讨论大会一直讨论到夜里起灯了,方案细则还只出了一小半,王友良大手一挥,让回去吃饭,吃完饭了好好睡一觉,明天一早再来集合。

众人聊兴很高,一个个也都充满了干劲。

收获的水果和蔬菜,由程香作为代销,用这次的神奇事件为标题,做成软文到村里的公众号上。而王家村也正式更名为仙缘村。

村民参与度达到百分百,公众号的转量也从几百到几千上万开始转化。众人还在开大会,外头附近村镇的村民们就寻了上来,想看看王家村被神仙撒下神水的事是不是真的。

住得近的都有相熟的人,那反常开花的稻谷做不了假,驼背的人腰不弯了也做不了假,季节不同的果木成熟了更骗不了人。这件事的信任度以及诡异性也就被疯传了出去,引来更多的人过来看稀奇。

仙缘村却拉起了警戒线,不准外村人进入。一些不甘心又充满冒险精神的人就弄了望远镜,还有土豪用无人机在上空偷拍。只是稍微飞低一点,机器就失控了。

“再有下次,你这东西我们就不还了。”村里年轻一辈的小伙子身上套着巡警服,黑着脸把无人机送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