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砚之墨(41)
夏戈青慌乱的抱紧他:“之砚,不要这么说。和你在一起,我很满足。我没有想过能得到什么,我只是单纯的离不开你。不要着急,也许会有别的办法呢!比如拿着钱投资什么的?”
宋之砚苦笑了一下:“我爸很多年前曾经对我说过,我们这样搞艺术的人,千万不要去自不量力的做生意,我们没有那个脑子。你知道最讽刺的是什么吗?”见青青摇头,他幽幽的说:“我爸后来去做生意了,为了我。我上学和治病,开销很大,他们的工资负担不起。”
“那结果呢?他们身后没有给你们留下什么吗?”
“一个人一生最宝贵的是什么?名誉和生命,他们都赔进去了。所以我对你说过,我的生活就像一片沼泽,让身边所有人都陷进去了。我家的悲剧,从根源上都是因为我。青青,我真的舍不得,舍不得也让你和他们一样。”说完,他又把双手放在窗台上,把头深深的埋进去,陷入沉默。
夏戈青没有想到,除了她亲眼所见到的,宋之砚还背负着这么沉重的精神重担。此时一切宽慰的语言都是苍白的。
“之砚!”她抚摸着他的后背,“我知道你是一个内心很强大的人,我很佩服你。谢谢你今天把心里的苦处告诉我。说出来了,比憋在心里强。我还是那句话,生活还要继续,有时候到了最糟的时候,咬牙忍一忍,就看见曙光了。我不管什么沼泽不沼泽,我只知道自己离不开你。情之所至,只能任性了。乖,去躺一会吧,你还在发烧。”
宋之砚抬起头,扶着青青的肩膀,想说些什么,终究没有继续,只是搂过这任性的女孩,把她揉进自己温热的怀抱里。
第22章
容德学校在每年秋季都有一次大型筹款活动,有义卖、游戏、演出,家长需要参与其中。筹得的款项会捐赠给落后地区的兄弟学校。孩子们都管这次活动叫校园嘉年华,整个学校的师生都动员起来,这几乎是学校一年当中筹备时间最长,最隆重的活动。
家长自然是这次活动捐赠的主力。一些财力雄厚的家长会直接捐钱。宋之砚自然不算财力雄厚,只能出力。
他从进入九月就开始着手画画。这幅画可以作为义卖品,拍卖所得会捐给学校。他还是画自己擅长的肖像画。很久以前,他和父亲去过新疆采风。拍了很多照片。这次他画的是个维/族小女孩,睁着美丽的大眼睛看着未知的世界。
除了捐画,他还像往年一样报名当义工。平时墨墨住校,宋之砚想趁着当义工的机会了解她在学校的情况。
嘉年华的第一个节目就是重头戏—拍卖。拍卖的物品琳琅满目,有旧货、书籍、字画还有一些高档工艺品。拍卖的过程还穿插着孩子们的节目表演。墨墨擅长芭蕾,和其他三个同学表演了四小天鹅。孩子们为了这次活动准备了很久,四个女孩配合默契,博得了满堂彩。
宋之砚在台下骄傲的看着自信的妹妹,突然之间发现她长高了许多,这一年间,她的个子已经和青青差不多了。她已经褪去了小女孩的稚气,出落成娇俏的少女。想起几年前父母刚去世时,她那瘦弱无助的样子,突然觉得这几年自己吃的苦都不算什么了。
到了拍卖环节,竞争意想不到的激烈。宋之砚虽不搞收藏,但对艺术品的眼力还是有的。很多拍品价格虚高,还竞价不断。说得好听是大家的公益心使然,但其中也有攀比的因素。竞拍的时候很多学生在场,父母自然要让孩子有面子,举牌时绝不手软。
宋之砚捐赠的画在倒数第二个拍卖。他因为考虑到在普通家庭悬挂,画的尺寸并不大。按他自己的预计,拍卖到几千块就已经很理想了。
拍卖师先介绍了画的背景和作者,即开始喊价。令他没想到的是,有几个家长频频举价,价格很快飙到一万五千块。此后竞价开始胶着,两家轮流举牌。以宋之砚的观察,大家竞价的时候多少有斗富的因素。拍卖师最后落槌的时候,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因为这幅画被拍出了全场最高价,四万块钱。宋之砚作为作者,都深感意外。
拍得这幅画的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女士。衣着光鲜,保养得宜。一向不讲究穿戴的宋之砚上台,把自己的画作移交给这女士,两人的衣着形成了鲜明对比。好在宋之砚对这种形式从不在意,能为学校筹得这么大一笔钱,目的已经达到。下了台,他就转身去别的地方帮忙。
今天作志愿者的家长不少,但以妈妈居多。这种场合,非富即贵的爸爸们似乎不屑于出面。宋之砚成了为数不多的几个男性志愿者,更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个。他也因此被寄予了很大期望,一些需要出力的岗位都在争抢他。其实拍卖之前,他就已经在停车场做了半天交通协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