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守寡失败以后(501)

作者: 樱笋时 阅读记录

王道远:???

您老这还没正式当上西域商道的东家,就操上了东家的心???

结果薛瑞居然沉吟道:“确是如此,米粮这般重要,王东家如何能保证如约完成?若有万一,岂非拖累所有人!”

王道远少见大怒:“难道军需之中,只有米粮可能掉链子?!你家的弓箭便不会了?!若兵刃少了,大战便能胜了?!”

薛瑞略一思索,居然赞同道:“王世兄言之有理,既然此事关系所有人的身家性命,我提议,一嘛,是接下此单,想入股西域商道者,必须将阖家迁来亭州;二来,立下军令状,若完不成,罚没多少家资充入军需之中;三来,需有后备方案,若是这等大战关键的军需,务必要有至少两拨人来完成。”

这么苛刻的提议,场中居然没有一个人反对,王道远自己都没有,悉数写进了契约条款之中。

抬起头来,看着这许多摩拳擦掌、满面红光、兴奋得像第一次做买卖的同道巨擘们,王道远只觉得恍如一梦,他想到最初自己来亭州做买卖的心情,原来昨日以为自己为这买卖要与韩白薛三家撕破脸已经足够疯狂,现在居然还要搭上一家老小并几乎全部家财,并且自己居然甘之如饴,十分荣幸,万分期盼……

王道远不由苦笑,拱手道:“司州大人智计近鬼神,我等心服口服。”

岳欣然却是起身,郑重道:“都护府必不负各位所望,马踏龙台,护持商道!”

第176章 终战(一)

商人们疯狂起来, 是很疯狂的。

当夜,几乎所有人就已经动身离开了亭州, 为此, 镇北都护府一口气发了五百余张特别名牒,持有这张名牒, 可借镇北都护府的名义,彻夜入城、出城,不受宵禁约束。

在商人们的疯狂之下, 整个大魏几乎都感觉到了这股疯狂带来的前所未有的震荡,几乎所有北向而上的车马都被讨论者与亭州关联在一起,可是这种讨论倒也并非虚假。

源源不绝的物资被运往镇北都护府,亭州官道沿途的客栈加盖也远远不及满足需求,夜间车马络绎不绝, 整条官道直如一条火龙般, 而亭州以南的雍州更是波及的重灾区, 雍州的官道远不及亭州新修的宽阔,竟出现了道塞难行的情形。

不只是物资,大魏各处的能工巧匠更是被神通广大的各路商人, 无视大魏的户籍政策,将他们本人带家小一锅端往亭州, 不论是许以重利, 还是以奴籍威胁,整个大魏的匠人们以一种恐怖的速度在亭州聚集。

亭州以外的地方都这般疯狂,亭州之内就更不必提。连绵不绝的工坊、造作处几乎如雨后春笋般平地而起, 首先受到的冲击的……却是雍安与雍如。

随着王氏五十万石的米粮以一种疯狂的速度不断入库,镇北都护府已经公布了今岁的阶梯式赋税政策,以减轻百姓负担,譬如田地十亩以下的普通百姓,皆是执行三十税一的赋税,这样低的税赋,几乎是大魏开国以来也少有的,百姓热情高涨之余,亦对都护府愈加拥戴,对边军大破北狄充满了期待,茶寮、市集里那些百姓智斗北狄间谍、边军勇战北狄的故事,连同司州衙门的各项惠民政策,都得了百姓的热烈欢迎,在这种情形下,北狄的奸细实苦。

次苦的……恐怕就是孙林两族,谁让他们手中佃农最多?

在商人们疯狂的席卷之下,拥有一个时代最巅峰手艺的人全部聚集在一地,并且在一种刻意倡导的开明公正、紧张热切氛围之下,猛烈的化学反应带来的技术大爆发更是远远超乎了商人们的想像。每日几乎都会有更好的兵器、防具出现,在这样的情形下,将高级匠人们从日常的琐碎中解放出来,尽量多地寻找劳动力去做重复、笨重的活计成了当务之急。

如今离秋收已经非常近,今岁赋税这样低,有地的百姓珍惜这样的好年景,侍弄田地哪里会分得出身去做工坊中的活计?没有田地、被征收了高额赁资的佃农们成了最好的劳动力来源。

嗨,那么高的赁资,就算年景再好,最后到手能有几个钱啊,不如跟我们去工坊里做活,学个几日保管能上手,不比你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强?再说了,我们可是为都护大人的麾下制兵甲、打败北狄也有我们的一份哩!

什么?背契的违约金付不起?没事儿,来,和我们重新签个契,与佃主的赔偿包在我们身上!走,我们的作坊就在雍阳,离你们家也不远!

林绍云第一次收到孙洵的愤怒诉状时,还象征性地升个堂断一断,第二次、第三次,连自己的父兄也多次投来类似的诉状,要求追回佃农时,林绍云只反问一句:“佃农可有不付你们赔偿的违契之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