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儿,李石暗暗决定,晚上就和木兰商量一下,她要是也没意见,就该去叫媒婆和请村长帮忙了。
两边村子里的人也要请,虽然不知道他们李家庄的会不会来,但以苏家庄现在对苏文的重视,多半会派人过来。
那样,等到吃酒席,木兰也该满十六了。
李石打定主意就做,当下看向木兰的眼神都有些不同了。
木兰见李石目光有些炙热,有些不解的看了他一眼,才要问什么,就听见大门响,忙起身过去看。
桃子已经和媛媛咋咋呼呼的进来了,看到木兰,就高兴地叫道:“姐姐,姐姐,是舅舅,舅舅家找到了,还给我们送了东西来呢。”
木兰眼睛一亮,抬眼朝苏文看去。
苏文也难掩激动,狠狠地点头道:“是啊,姐姐,村里人说得很清楚,就是舅舅写了信来,托了城里的镖局给我们带了东西,舅舅指明要我们拿户籍去拿。”
钱舅舅当年离开的时候苏文年纪还小,只能隐约记得他有一个舅舅对他挺好,但木兰常在他们耳边念叨当年钱舅舅对苏家的恩情,所以他心中对这个舅舅感情也挺深,听说找到舅舅了,立马回来告诉了姐姐。
木兰就回头冲李石一个劲儿的傻笑。
李石也有些高兴,就上前拉了木兰道:“我们快去拿户籍去镖局看看你舅舅都给你们寄什么东西过来。”
古代送信可以通过驿站,传递物件虽然也能通过驿站,但多有丢失,他们这些小老百姓又不能跟驿站理论,往往只能吃哑巴亏。
所以大家给亲人送什么东西,或送要紧的信件都喜欢托镖局代劳。
镖局每次走镖除了大型的货物外往往会顺路给两城的居民捎带些东西,当然,也是要收钱的,但都有标准,几文钱到几两银子不等。
捎带信件是最便宜的,大件和贵重的东西就比较贵。
一般能出来做镖局的,除了有几分本事,就是信誉不错,所以大家都放心。
古代就这点好处,特别重信。
钱舅舅给木兰和苏文桃子寄了一个小箱子。
他们凭户籍拿到箱子后,李石就给镖局的人塞了几十文钱,打听钱舅舅一家在辽东的生活。
镖局的人也不客气,当下细细地说了。
钱舅舅一家现在是在军队里做工匠。
木兰呼吸急促,“可知是什么户籍吗?”
镖局的人怜悯的看了他们一眼,道:“是奴籍,不过我听说他们家在军队里很得用,非常吃得开,大儿子现在在什么校尉底下伺候,以后若能上战场立功,那肯定能转军户。”
木兰扯了一个难看的笑,脑海中只闪过当年钱舅舅说要转商籍的爽朗和自信。
李石知道木兰难受,但还是细细地打听,具体到他们住哪里,平日用些什么饭都打听清楚。
镖局的人自然不可能知道这么清楚,只将辽东那边的习俗说了一些,比如现在辽东热得人只能穿一件麻衣,却还是吃大烧饼,每到吃饭的时候都热得跟下雨似的,晚上却又冷下来。
到了傍晚,众人才带了一只箱子回去。
箱子里是三套衣裳,两件女装,一件男装,很有辽东那边的特色,钱舅舅信里说是给木兰苏文和桃子的,还说不知道钱氏有没有再生孩子,所以不好多做。
在衣服中间,却是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是十两银子一锭的银子,整整五锭。
木兰握紧那些银子,眼泪就啪啦啪啦的往下掉。
钱舅舅说他不知道苏大壮和钱氏这几年过得怎么样,不过这几年他在辽东过得不错,他和两个儿子在军队里都有不错的活计,每年不单工钱,连赏钱都不少,平时又还能接一些私活,所以攒了不少钱,而前不久,舅母又给钱舅舅生了一个儿子!
钱舅舅一直在诉说自己在辽东那边的生活和对钱氏一家的担忧,直到最后,才尽力用一种平淡的语气说他们的母亲在八年前就过世了,埋在了京城外的一个小山坡上。
这下连苏文也忍不住红了眼眶,八年前,正是钱舅舅一家被流放的那一年。
外婆是怎么死的,几个孩子根本不敢往深里想。
木兰哭肿了眼睛,第二天才让苏文等出去打听近日可有镖局或商队去辽东。
几人都不怎么抱希望,这几年一直在打仗,辽东那边现在虽然太平了,但去辽东的路一直不怎么太平,愿意跑这条道的人很少。
果然,苏文和李江跑了一圈,得到的回复都是今年都不跑辽东了。
而他们不敢找驿站。
要知道他们可是给辽东的军队送信的,搞不好,会被以叛乱谋反的罪名给抓起来的。
四年前,也不知道哪条神经搭错,不仅是藩王,各地百姓都揭竿起义,辽东的军事力量一直不弱,虽然没有跟着起义,却也没有听从朝廷的调令,一直消极抗敌。
终于,两年前,辽东也举起了反旗,这是第一个不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的将领,而是直接告知天下,当今不仁,是为昏君,百姓涂炭,他要代而取之。
当然,他不可能就突然这样说,而是经过一系列铺垫和上天的示意的,而这番话是他的下属替他说的。
辽东的那位现在才是真命天子。
现在各地混战一片,辽东的那位直接逼近帝师,听说现在离京城也就两三个城了。
但就是这样,南边这一片还是在那位皇帝的统治之下,李石和木兰都不敢保证,那些官员为了讨好当今会拿他们这些小罗喽冒功。
木兰只好按捺下心情,打算找到人要去辽东的时候再给钱舅舅送信。
木兰激动了几天,这才平复下心情来。
李石松了一口气,在一个月亮风高的夜晚,李石仔细的穿戴好后方轻轻地敲了敲木兰的门。
木兰正看书,打算看完这几夜就睡觉,听见敲门就微微诧异,他们家一般吃晚饭后都会聚在一起说话,所以有什么话当时就差不多说完了,怎么这时候还有人过来?
木兰上前开门,见是李石,就笑我问,“有什么事吗?”
李石就看向她的背后。
木兰忙让他进来。
李石端坐在桌前,酝酿了半天,才红着脸轻咳一声,略显不自在的道:“我记得你生辰是在七月,再过三四个月就满十六岁了吧?”
“是啊。”木兰见李石的耳朵都红了,觉得好笑又疑惑。
李石却觉得怎么也说不出那句话,正鼓起勇气抬起头,就看到木兰眼里的笑意,那股气就“噗嗤”一下泄了。
李石“嚯”的起身,低沉着声音道:“没事了,我先回去了。”说着不待木兰回答,自己打开门走了。
木兰摸不着头脑,摇摇头,也没了心思看书,直接熄灯睡觉了。
李石看着熄了灯的房间,狠狠地扭了一下自己的大腿,怎么就没说出口呢?不是练习了好几天吗?
李石看着三进的大院子,第一次后悔起来,当时怎么就决定两家住在一块儿了呢?
若是各家还是各家,这次就直接可以叫媒人上门,哪里还要他亲自去问过才去叫媒人?
李石沉着脸回了自己的屋,决定明天再接再厉。
☆、86.第86章 求婚
第二天下午李江和苏文要回书院,木兰就给他们做了不少的好吃的带上。到了书院俩人再热热或是直接冷吃。
苏文最喜欢木兰做的辣丁酱,是用兔丁和姜及蒜等做的,只闻着口水就能往下流。
每次吃饭的时候舀出一勺来就能下一碗饭。
书院食堂来来去去都是那几个菜,大家早就吃腻味了,与苏文李江熟的,都知道他们俩有好吃的东西,所以常过来找他们蹭吃。
木兰的手艺不错,用的兔子又是家里菜园子养的那些肥肥的兔子,运动好,兔子的肉就鲜美,做出来的兔丁更是没话说。
要不是每旬都放假一次可以回家拿,苏文几乎不愿意与那几个损友一起分享了。
李江比苏文还要小气,每次都是吃完了苏文的才开封自己的。
李石看着李江与苏文每人抱了两个小坛子,就微微皱眉,“你也太宠他们了,书院的伙食又不差,有的人家吃块肉都要逢年过节,你就这样任由他们的性子?”
苏文就板了脸郑重道:“姐夫,我们拿这些东西去不单是为了口腹之欲,最要紧的还是搞好同窗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