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阳就奋力的踢开被子,以行动来回答李石的问题,然后又翻了一个身……
李石和木兰怕阳阳冷着,加上对方睡觉的时候从来不老实,可以从这儿翻到那儿,所以两人就给他穿上有些宽松的厚棉衣,此时他整个人翻过去,顿时就使不上力来了。
李石不敢再袖手旁观,忙将他翻过来抱进怀里,他见阳阳精神得很,就有些没好气的道:“赶紧睡觉,不然明天白天不给你睡了。”说到这里李石又隐隐有些后悔,“白天的时候就不该给你睡这么多。”
李石将孩子放在自己这边,躺下来有一搭没一搭的和他玩,等他打了一个盹一个激灵醒过来,却发现阳阳独自抓着自己的脚在玩,嘴里还喃喃有语,李石顿时头疼起来……
第二天一早,木兰见李石精神不济,有些歉疚道:“你昨晚上怎么也不把我叫起来?”
“一个人受累也就算了,难道还叫两个人一起熬着?”
“可你等一下还要去医馆呢……不如你今天休息一天吧。”
李石皱眉,“季节交替,生病的人增多了,医馆一时忙不过来,我必须得去看看。”
木兰本来是担心李石没睡好会影响工作,但她知道李石一向有主见,见他坚持也就没再劝,只是让跟在李石身边的周冬注意些,中午记得叫李石午睡。
季节交替,生病的人不少,加上今天是德胜医馆免费为贫民看诊的日子,所以来排队看诊的人不少。医馆外面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几年下来,这已经形成了一种惯例,每个月的这三天里看诊的人就特别的多,有的人即使前面已经生病,为了剩下那点看诊的钱和这三天便宜一些的药材,也会拖到这时候来看,李石为此落下好几次脸都没用。
这次也一样,眼前的老人很明显是摔了好几天了,偏偏这时候才来看,李石帮他正好骨,板着脸道:“若是再晚来一天,您只怕一辈子都要在床上呆着了,还不能断药,为了几十文的看诊费却要多花几十两银子和下半辈子,您也真是够魄力的。”
老人和老人的儿女脸色一白,忍不住恳求道:“李大夫,您可得救救我,小老儿知道您是个心善的,倒不是我不愿意来,而是路途遥远,从南阳到这边的路又被截断了,我还是几个儿子和亲戚轮流背着才过来的。”
李石脸色微变,“你们是从南阳县过来的?”
“可不是,南阳县虽然也有医馆,但收的钱太多,光给我爹正骨就要收五两银子,还开了一堆的药,加起来要不下十两银子,我们家就是砸锅卖铁也凑不出这些钱来,这,这才想着过来府城看李大夫的义诊的。”
“你们说南阳到府城的路被截断了是怎么回事?”
老人就叹了一口气,道:“我们县的水库有十几年没修过了,本来就老旧了,也不知道是哪个缺德的,把水库边上的石头挖去了几块,前天水就冲垮了水库,蔓延出来将路给截断了。”
老人的儿子则很庆幸,“幸亏现在快要入冬了,水库里的水不多,若是在夏季,那可是会要人命的。”
“可不是,那水库在上游,咱们县城和大半的村庄都在下面,水库一垮,人能不能逃出来还俩说呢。”
“听说县太爷正在抢救被淹的房屋和被截断的路……”
“那些被冲垮房屋的就倒霉了,眼见着天就冷了,没房子住,还不得活生生的冻死。”
大家都没再说话,但脸上的表情都有些发愁,又带着些庆幸。这次因为水少,虽然冲垮了道路和房屋,但属于小部分受灾,他们正巧不在此列。
李石就板着脸给老人开了药,嘱咐道:“三天内不许移动,三天后可以启程,但也不准用脚受力,您年纪大了,若是一个不注意,脚骨长歪了,就很难再恢复了。”
老人和老人的家人连忙点头。
李石就给身后的周冬使眼色,“你带他们过去柜台那边抓药。”
周冬机灵的上前引导,顺便打听南阳县的事。
直到天完全黑下来,医馆的掌柜出去对依然在排队的人道:“今儿就到这儿了,剩下的人过来领牌号,明天看完你们这些牌号的再从头排队起。”
就有一个人急匆匆的从后面越队而出,“大夫,能不能先给我儿子看看?他是急症。”
掌柜的停下脚步,看到她怀里的孩子,见孩子脸色发青,脸色微变,脚步往下移了几步,看清孩子的脸色后,掌柜的眼里就闪过怒气,他全然没好脸色的对着妇人冷哼一声,“这孩子的病拖了这么久,怎么这时候才带来?”
☆、179.第179章 治病
妇人抱着孩子跟在掌柜的身后疾步进医馆,看到正要离开的李石,扑通一声就跪在地上,不断的磕头道:“李大夫救救我儿子吧,求求您救救他吧。”
李石低头看去,掌柜的都能看出这病史拖延的,更何况他?因此脸色很是难看。不过这时候也不是计较这个的时候,他从妇人怀里抱过孩子,进急诊室去了。
其他的大夫就有些踌躇,李石头也不回的道:“刘大夫留下来,其他的大夫先回去吧。”
身后的几个大夫顿时默默的行了一个礼,与药童离开了。
刘大夫则跟在李石身后进去。
周冬就知道今天是出不了城门了,忙拉过药店的一个伙计,“快出城去告诉太太一声,今天我们家老爷就不回去了。”说着还塞了一把铜钱给他。
伙计可不敢要周冬的钱,推辞道:“你放心,我这就去通知,不是什么大事。”说着一溜烟跑了。
谁都知道,李石虽然没有公开拜师,但李石与钟先生就是师徒关系了,钟先生又老早露出以后医馆由李石继承的意思,所以医馆早就是李石做主了,就是掌柜的,也要看李石的眼色行事。就算不论这些,李石也是医馆的东家之一,不过跑个腿,他可不会要赏钱。
李石到底年轻,就算熬了半个晚上,也依然精神,只有眉梢透着一股倦意,而刘大夫就惨了,他现在坐在椅子上都快睡着了。
李石看了他一眼,对他的药童吩咐道:“扶刘大夫进隔间去休息一下吧。”
孩子的病情已经稳定下来,明天的义诊还要继续,李石也没有继续呆着的意思,吩咐留守的药童道:“你们轮流守着,有事再叫我。”
孩子的母亲听到声音,忙磕头感谢,“多谢李大夫,谢谢您,若不是您……”
李石对她却没有多少好感,孩子的病情被拖的不是一天两天了,对方身上穿的衣服也差不到哪里去,对于穷人,他收的诊费都是压低了再压低,他不相信对方连出诊费的钱都出不起。
李石只是微微点头,转身就离开。
留下的妇人脸上青红交白,她看着李石离开的背影慢慢起身,坐在孩子身边看了他半响,就问守在一旁的药童,“小哥,这么晚了,李大夫还能回家吗?”说着,妇人脸上满是担忧,“都是我拖累了他,我先前以为孩子只是小病,所以只给村里的郎中看,因为连续吃了半个月的药都没好,这才抱着孩子去了镇上,看了三四天,镇上的大夫见孩子的病情加重这才叫我来府城的,我连夜抱着孩子来,没想到孩子病情这么严重,我可只有一个儿子呢……”
药童听了对她也有些同情,在乡村的无知妇人,因为各种原因,都是只找村里略微懂些药草的郎中看着抓一把药,不过药童也不是蠢的,听了前面还罢,偏偏,妇人后面还冒出来一句“连夜抱着孩子来”,药童嘴角抽抽,忍不住揭穿她道:“大婶不是十里岭的吗?十里岭到府城不过是三个时辰的路程,您刚才不是酉时三刻才到?就算走得慢也是巳时才出发……”
说到这里,药童顿时不说话了,暗道:“难怪李大夫对她没有好感,孩子都病成这样了,巳时才出发,而且,他刚才说的三个时辰的路程还是脚程,若真的疼孩子,花个四五文钱就能坐上驴车,不过一个多时辰就到了。”
想到这里,药童低头去看她的鞋子,发现虽然有些脏污,却不像是赶了长路的,顿时皱起眉头,对眼前的妇人有些戒备起来。之后不管那妇人问什么,他都不再说。
妇人脸上微变,眼底有些阴沉,也不再说话。
李石到了后院,在自己的房间里歇下了,天还没亮,周冬就爬起来匆匆洗漱了一下,然后就跑去伺候李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