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家小地主(363)+番外

不怪村长惊疑,李石家的房子是他们村,甚至是乡下地方难得的豪宅了。

大部分人家有了钱虽然会将乡下的屋子整理好,却不会像李石他们一样建这样豪华的房子,大家都宁愿将钱省出来到县城或府城买房子。

李家有多少产业村长不知道,但见李石和木兰从没进府城住过,就知道他们没在府城里买房子。

之前他们要在村里建那样大的房子就有人劝过他们,难道现在又打算建房子?

可是也不对啊,那两块地虽然离他们家近,却并不挨着。

村长不知道,李石不是不想挨着,他自然希望以后子孙后代都挨在一起,但左边的地再买就到村口了,那里人来人往,李石嫌弃吵闹和复杂,右边过去又是何家和孙家的房子,李石也做不出让人家搬迁的事,所以还不如再选两块好一些地面。

“买来的地的确是用来盖房子的,但却不是现在盖,得等两个孩子长大了才动工,所以先买下来,回头种上一些果树之类的……”

“是给小毅和小彬的?”

李石点头。

村长感叹,“你对他们,倒也算尽心了。”

李石笑笑,没有作答。

村长就陪着李石去看那两块地,它们离得不远,却都在河东,他看着这么大的两块地,咂舌道:“真要买下来给那两个孩子建房子?”

“也不是只给那两个孩子,以后子孙多了,总要有个住的地方。”

你那地方还不大啊,几十户人家也住不过来啊。村长腹诽,但却没说什么,叫人丈量好土地就给李石写地契,回头还要去衙门里办手续才算完成。

这些都是村子里的荒地,虽然近河,但土层薄,种不了粮食,还不如山上的荒地呢。

李石说在上面种果树是不可能的事,最多也就种一些菜,不过离岸远一些,山脚下那一片倒是还能种些果树,认真算下来,也就只有三分之一的面积。

剩下的三分之二,要么任由它继续长杂草,要么就只能种一些菜了,毕竟菜根不发达,那点土还是管用的。

“明天我与你去一趟衙门?”

李石笑道:“多谢村长了,回头我在家里备下酒席,请您及村里几位长者一起过来喝酒。”

村长笑眯眯的道:“那倒不用了,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

“木兰却已经备好了酒菜,您要是不去,那我就只能送到您家里了。”

村长点着李石,“你啊,你啊,还是这么滑头。那几个老东西那里我去请,不用担心,你给村里捐了个学堂,村里感激你还来不及呢。”

以李家和苏家现在的情况,要买村里的一两块荒地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但李石还是找了村长,买了地还是像以前一样会请村里的长者吃饭宣布,可见李石还是如同以前一样谦逊。

村长哼着曲子回去,大儿子刘思远刚巧赶着马车回来,看见老爹,忙跳下马车,“爹,您干嘛回来?”

“给李石开地契去了。”

“李家又买地了?”刘思远艳羡道:“李家现在有好几个庄子了吧,统共起来也有快一千亩的地了吧?”

“是啊,”村长想到当年李石和木兰破烂着衣服跟在他身后选了两块宅基地,谁能想到那几个孩子能有今天?“出息的人不管啥时候,啥境遇那都是会出息的,当时李石不读书跑去学医,多少人家都觉得他们家就此没机会了,可你看,现在日子过成这样……”

村长心里佩服李石他们,要知道当初他们家的情况比李家苏家要好多了,结果他和三个儿子也只能供出小儿子一个进士,李家和苏家硬是咬牙供出两个,偏偏家业还不落下。

刘思远犹豫了一下,拉住马,停下车子,道:“爹,要不,咱也买几块地吧?”

村长眯眼,“这是怎么说?你不是在衙门里跟你弟做的好好的吗?怎么想着买地了?家里去年不是才买了一些吗?”

刘思远低下头,“不是,我的意思是,再多买几块,然后我回家种地,爹,我觉得我还是比较喜欢种地……”

村长冷下脸来,也不走了,直接找了一块大石头坐下,敲了敲烟枪,沉声问道:“你说,你是不是在你四弟那里受委屈了?”

“不是,不是,”刘思远慌的摇手,“四弟对我好着呢,只是爹,我是真的想回来种地,衙门里的事我也不太会,可种地不一样……”

刘思远语无伦次的说着,见老爹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也静下来,然后就半蹲在父亲前面,气闷的道:“爹,我就想着,这当官当衙役这都是一时的差事,上头要是不叫我们做了,我们就没得做了,不像地,买了就是我们家的,那都是实打实眼睛看见的,而且,我种了二十几年的地了,早就习惯了,这两年您也瞧见了,我实在帮不了四弟什么,还不如回家种地呢……”

村长低头看着头发半百,脸上带着风吹雨打的沧桑的大儿子,胸中就好似有什么堵在胸口,下不去,出不来,涩涩的酸酸的……

自个的儿子自个了解,老大是什么性子,他还能不知道吗?多半是老四那里有人说了什么……

要说刘思成是村长最看重的儿子,那刘思远就是自己最疼爱的孩子。

刘思远是自己的长子啊,哪个男人不爱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在规则之外的渣男例外)?

但刘思成读书出众,为了光宗耀祖,全家都是勒紧了裤腰带供小儿子读书,而其中,刘思远付出最多。在这么多儿子中,因为刘思成最优秀,村长也最关心他,平时关注最多的也是刘思成,外头的人都以为他最看重和最疼爱的是刘思成,但只有自己和老妻知道,他们最疼的还是这个长子,最心疼的,也是这个长子。

☆、325.第325章 兄弟

“你这次又是为什么回来?”村长看向大儿子。

刘思远脸上有些尴尬,“这不是娘的寿辰快到了吗?今年好歹是个整生日,四弟的意思是要大办,所以准备了一些东西叫我送回来,顺便留在家里帮着筹办。”

村长心中一沉,看了一眼眼底有些尴尬受伤的大儿子,握着烟杆的手不由青筋暴突。

到现在他才发现,大儿子似乎经常被派回来,以前他还以为是几个儿子心疼他们二老,放心不下几个孩子,所以时常往回跑,可现在看来,却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老大将这么多时间费在来回的路上与家里,拿什么时间来办差?

这哪里是提携兄长,分明是要将老大逼走。

村长眼里冒着寒光,“嚯”的起身,因为起的猛了,身子还晃了两下。

刘思远忙扶住父亲,眼里满是担忧,“爹,你怎么了?”

村长摇摇手,“没事,没事,你跟我说说,你平时在你四弟那里都干些什么差事?”

刘思远一噎,一时不知该如何接话,糯糯的道:“就,就是巡视街道,维护治安啊……”

村长点头,脸上带着笑,但熟知自己父亲脾气的刘思远知道父亲生气了,虽然他还怎么闹明白。

“扶我上马车,咱们回家吧。”

刘思远看看离家不到半刻钟的路,再看父亲脸色不好,忙将父亲扶上马车,小心翼翼的牵马回去。

村长就靠在马车上,头微微偏着看向李家的方向,心中带着些羡慕,李苏是两家,尚且能同甘共苦,兄弟友悌,可他生出来的孩子同父同母,却不能同心。

刘思远是三个儿子中为刘思成付出最多的,现在却也是第一个被设计回家的,没错,就是“设计”。

村长大约猜到了刘思成为什么让刘思远回来。

老大老实善良,没有他几个弟弟聪明机灵,在县衙里办事难免有些不知变通,这些他都知道。

如果老四明明白白的和他们说,难道老大会硬赖在县衙不走,难道他会硬逼着老四让老大留在县衙不成?

刘家好容易能出一个官身,自然要处处小心,为了不给老四惹祸,他是不会强作那样的要求的……

让他生气的是,老四不明说,却这样设计自己的大哥,让老大自己提出来。

两年啊,老大跟着老四整整去了县衙两年,从一年多开始,老大就开始频频回家……

他们兄弟,有什么不能说的?竟然这样折腾自己的兄弟。

村长气得手都抖了,他是让老四照顾一下几个兄弟,这也是他的应分,因为他几个哥哥,几个侄子为了他能读书付出了那么多,看看顾也分为很多种,不一定要去县衙里办差,对于这一点,不管是村长,还是刘思远都很看得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