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不杀也行,见机行事,万一能救几个老百姓呢?”
徘徊几次,卫颜坚定了最后最后一个想法,用望远镜重新观察,最后选择在西边拐角处的角楼处进城。
这里的护城河最窄,且城墙上方无任何守卫。
卫颜跳下河道,从冰面上走过去,到城墙根下站定,从空间里翻出一副旧的半指皮手套和一套飞虎爪。
带上手套,她将飞虎爪在空中甩几圈后,脱手,沉重的铁器带着风声上了城墙……
“噔!”上方传来飞虎爪凿击砖墙的闷响。
卫颜回拉,等绳索绷紧再也拉不动时,方手脚并用地攀着绳索上了城墙。
卫颜站定,向城内眺望。
南城不少人家都亮着灯,到处都有不安的犬吠声,西城和东城更是火光漫天。
西大街和东大街上被火把照得亮如白昼,一辆辆装着货物的车马,以及背负重物的行人,络绎不绝地往北城门去了。
看情形,像是运送在搜刮来的粮草。
卫颜想了想,重新挂好飞虎爪,刺溜刺溜下了城墙,钻小胡同往县衙去了。
县衙外面比较开阔,她不敢冒然露面,便隔着马路看了看,发现大门敞开着,里面灯火通明,守在外面的几个兵士正拄着兵器,精神抖擞地用大真国语聊着天。
卫颜凝神听了听,发现一个字都听不懂,只好调转方向,悄悄去了后面,从小花园处翻墙而入,进了主院。
在她进入县衙之前,以为内宅必定哭声震天,却不料这里十分宁静,甚至能听到后面的杂役房里轻微地说话声。
卫颜偷偷地摸到后罩房,站在窗外凝神细听。
“……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放咱们走。”
“是啊,天天做这么多人的饭迟早得累死。”
“命都要保不住了,还怕累死?”
“呜呜……我不想死,我还没看见我儿子成亲呢。”
“唉,要是跟着大人回京就好了,还是老孙运气好啊。”
周大人回京了?
卫颜轻轻一拍脑门,对呀,古代官员过年是有假期的,人家在家过了十五,二十回来开衙,时间上正好。
人情是肯定送不出去了。
也行,不然还得担心救人后引发的更多问题。
她转身往外走,打算顺原路返回。
才走几步,卫颜就听到前面有人气急败坏地叫嚷起来,像是发生了不得了的大事。
随即便响起了“咣当咣当”的开门关门声,凌乱而又嘈杂的脚步声,以及战马嘶鸣……种种迹象表明,大部队正在离开县衙。
卫颜立刻从花园出了内宅,潜到县衙前面。
“上车,赶紧给老子上车!”几个彪悍的骑兵说着大顺朝的话,挥舞着长刀,把一众五花大绑的男人往车上赶。
几辆骡车装满后,由两个兵士押着往南大街的方向走了。
卫颜远远地跟了上去,一直跟到南大街,发现有更多的俘虏被赶牲口一样从北城门赶过来。
她耐着性子,隐在胡同里等了大约半刻钟左右,就看到前头的俘虏被压上了城墙。
难道是大顺朝的军队反应过来了,所以大军就在城门外?
卫颜觉得这个猜想八成是对的,便默默把沿途看到的骑兵大概估算了一下。
人数不是很多,也就七八十人。
她迅速在头脑里整合了一套方案,然后重新上了城墙。
此时正是黎明前的黑暗,瓮城外面的空地上多了一个黑黢黢的方阵,看不清有多少人。
方阵前面燃烧的火堆照亮了附近几个士兵的脸,他们的发髻和甲衣证明,确实是大顺朝的军队到了。
卫颜再往西看,视线越过平坦的田野,发现那边亦有隐约的火光,看情形,应该是大部队的驻扎地。
“来得很快嘛!”卫颜自语一声,取出一方黑色面巾挡住了脸,在角楼的暗影里等了片刻。
城墙上的俘虏越来越多,他们被当做人墙挡在前面,一队大真国士兵拎着弓箭和长刀站在他们身后。
俘虏纷纷嚎哭起来,还有好些个跪地求饶的,但在被砍了两刀后,又都哆嗦着站了起来。
原来打的是肉盾的主意,还真是凶残呢!
卫颜又下去了。
回到南大街,她跟在最后一辆押运俘虏的骡车后面,取出手、枪和消、音、器,抬手就是两枪,干掉了车两旁的两个大真国士兵。
士兵倒地,火把摔出去很远。
这般响动很快便惊动了前面的两名士兵,他们立刻返回查看,被等在暗处的卫颜再次轻松击毙。
车上的老百姓这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不是傻子,知道杀大真国士兵就是在救他们。
不等卫颜提醒,已经有机敏的男人跳下车,往胡同里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