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颜拍拍他的后脑勺,“我们小石头最聪明了,三姐今天赚了三两多银子,过几天,你也可以跟小土一起读书了。”
“真的吗?”小石头对去私塾这件事没有任何抵触,他在村子里作够了,读书这件事对他来说,是可以换个新地方玩耍,是好事。
娘仨说说笑笑用了晚饭,洗漱后各自休息了。
卫颜进群看了看野味的销售情况,发现两只狍子已经卖光,野猪倒是还剩了两头。
总共进账四千六百文。
不过,铺子里的流动资金不太对,好像平白多了许多。
她数了数,居然整整多了一百万,已经赶上排在她前面的三位了,现下倒数第四。
这是什么情况?
“袍子肉好吃吗?谢谢诸位照顾小店生意。”她在群里客气了一句。
“诶诶,小颜颜终于出现了。”
“是啊是啊,居然活着上来了。”
“杀人不偿命吗?”
“看来颜颜所在的空间朝纲紊乱啊。”
“不对吧,大家不都是种田文,开杂货铺吗,没理由是乱世吧?”
“你们的关注点怎么这么奇葩呢,只有我羡慕她的赏金吗,一百万诶,顺顺利利地往前超了三位,想当初我可是为此绞尽了脑汁呢。”
“这回谁是倒数第一了,可得抓紧了。”
“没那个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千万别动歪脑筋,杀人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
卫颜不关心谁是倒数第一,她只知道,自己杀了人,全须全尾的回来,就得了器灵一百万的奖励。
那她要是再杀几个,是不是就不用再管杂货铺的业绩了?
这个念头刚一出现,就被她死死压了下去,好不容易回到正常的人类社会,有爹娘,有小弟,为何还要过那种担惊受怕的生活?
就这样吧,开个小杂货铺,过一过这种小桥流水人家的慢生活,挺好的。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白天会改,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不用再看。
第22章
一转眼半个多月过去了。
卫家担心的所有事都没有发生,卫颜没被抓走顶罪,京城也没人来找卫家的晦气。
但不发生不等于不怕。
卫家人的神经始终绷得很紧,导致家里的氛围一直很紧张。卫老爷子已经很多天没笑过了,卫老太太也镇日牢骚满腹,指桑骂槐地骂卫颜见死不救,只会窝里横,搅家精。
卫大树兄弟和卫蓝为此替卫颜辩解了两次,但都没有收到效果,只能随他们了。
气压虽低,但生活还得继续。
卫蓝在前世也算经过些风浪,这些对她影响不大。
卤肉和肉脯的生意只停三天,就又继续了,她不再出面,让大树和小金去卖。
饭馆的事还是定了下来,选址是她选的,租金是卫春山去谈的,装修则由卫春山和卫秋山一起张罗。
她自己装模作样的猫在家里研究菜式,有时候还送给后院一些,请徐氏娘仨品评一番。
卫颜对卫蓝这个人不感冒,但对菜没意见,吃高兴了,偶尔还提一些小意见。
因为有衙役盯梢的缘故,她这些日子过得乖巧老实,不是在前后山打两只野鸡兔子,就是送小石头到上学,日子虽然安逸,但也实在有些无聊。
好在这样的日子不长,到四月二十日,卫格突然归家,说周大人已经结案,凶嫌最后归结为梅院了。
梅院从来不会否认这样的事。
所以,这桩案子不了了之,卫颜彻底安全了。
四月二十一日一早,她把小石头送进私塾,自己坐镇上的骡子车去了城里。
她要去城里的杂货铺看看,再探探海鲜的行情。
历县是个小县城,人口少,商业大多集中在西城。
卫颜沿着磨得发亮的青石板慢慢走,细细逛,却仍然只用一个时辰就逛完了一市一街。
而且,在这期间,她卖了三十张绣帕,两张未装帧的挂屏刺绣,还买了两包点心,一包糖,以及两背篓的海鲜。
小,真的小。
说是县城,其实不过是弹丸之地,老百姓的购买力也不很大,甚至还不如李家堡的客流量。
从县城里出来时,卫颜已经放弃了在这里开杂货铺的念头。
如果开,就该开到省城去。
卫颜坐着平板骡子车回家,快到李家堡时,天边的乌云被一阵阵劲风聚拢在一起,雷声亦滚滚而来,竟是要下雨了。
“娘的,早不下晚不下,非得这个时候下。”车夫咒骂一句,接连甩了两鞭子。
“唉,下就下吧,该下场雨了,不然喝西北风啊。”一个五十出头的大爷带上斗笠,把包袱紧紧搂在怀里。
两个刻意打扮过的妇人四下看了看,没有找到任何能遮挡的物品,只好抱紧自己,碎碎叨叨地说了几句期盼这场雨晚一点下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