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的幸福[快穿](30)
“没事儿,我记得早上来这儿的时候,咱们这条街口,有一个卖面条馄饨的。”
对于这个,李舒窈反倒是没有李舒锦那么担心。
在古代当了六年丫鬟,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属于姐妹俩的小家,她来的路上对周围也比较注意。
上午姐妹俩走到街口,判断来的地方对不对的时候,她扫了一眼街口的环境。
免得以后出去做什么,回来的时候,都找不到家。
结果看到街口那里,有一个支着铺子卖面条馄饨的妇人。
“现在天色还没完全暗下来,恰好是众人回家的时间,为了多赚钱,她应该还没收摊。”
“一碗也就两三文钱,味道闻着挺香的,也不算是太贵。”
“今天还是别冒险,等明天天亮以后,咱们再去置办粮食米面吧。”
对于生活,李舒窈的要求就是平稳安定,不喜欢冒险。
几文钱就能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冒险傍晚出去。
“也是,今天这个时间,咱两都累的没什么力气,遇到什么事儿跑都跑不动,还是就在附近解决吧。”
第16章 被易子而食的少女(十六)
在这个新家,度过获得自由之后的第一个夜晚后。
姐妹俩终于不再过度兴奋,以至于丢三落四的,开始认真考虑起两人的生活来。
当然粮食米面这些,肯定是必不可少的。
去粮店买粮食的路上,姐妹俩再次开始记忆起周围的环境,在嫁人之前姐妹俩估计都要住在这里了。
在姐妹俩在张家当丫鬟的这六年里,原本波及小半个北方的饥荒早已结束,粮价也恢复了正常。
姐妹俩置办了,足够两人吃用三个月的,粮食油盐各色调料。
在其中有不少精米细面的情况下,也才不到三两银子。
随后又置办了一些衣服布料,杯盘碗筷之类生活必需品。
因为来回还算有段路程,这些东西买完,这一天又过去了。
就这,姐妹俩一开始打算的,去官府户籍上,改掉原本当丫鬟时的名字的事情,还没有来得及做。
至于买地,那就更不用说了,只有先处理好其他事情。
根据剩下的银两,才能决定应该买多少亩地,才能既不影响现在的生活,又能为以后的生活做准备。
……
“姐,我已经打听过了,如果想要在城南买地,一亩良田需要差不多十两银子。”
其实这还是受到了,六年前那场大面积饥荒的影响,人们安顿下来以后,都忍不住想要多购地。
如果以后还有这等天灾**,就算地里出产不高,只要地的数量足够,总能养活一家人。
要是搁在七年前,饥荒还没有来临之前,一亩地大概也就是五六两银子。
李舒窈打听土地级别的时候,一开始就没考虑过,中田下田的可能。
古代这悲剧的粮食出产数量,就连上好的良田,都做不到在去掉各色赋税的情况下,一亩地养活一个人。
加上这些土地,买来以后肯定不是姐妹俩自己耕种,而是需要租出去。
既然自己姐妹俩暂时还有点儿银钱,买得起良田,那就全部买成良田,别人也愿意来租。
“考虑到你以后可能存在的养家压力,在扣除赋税的情况下。”
“假设每年年景都是不好不坏,保证一家三口衣食无忧,需要大约六到十亩地。”
“因为咱们的土地,都是要被租出去让别人种的,因此至少需要十亩地,能够更多最好。”
李舒窈自己不在乎商人地位低,准备以后嫁给一个小商人,过安乐的富太太生活。
她好歹也是在张家,放过二等丫鬟出来的,配一个规模不大的小商人,还是比较匹配的。
到时候只要能保证她衣食无忧,丈夫是不是常年经营生意不回家,或者是有了受宠的妾室,都完全无所谓。
反正这个时代的法理,都在支持正妻的权威。
小妾如果不做妖,她也乐得自在,一个人养儿子多舒服。
真的敢作妖,玩儿那些宅斗手段,对付她这个正妻。
大不了直接卖出去,反正她自己有嫡子傍身,也不怕被休。
但是李舒锦还是受到了,士农工商等级的影响,加上读书人能够做官。
以前聊天的时候,话语中对读书人多有向往。
对于自家姐姐对未来的打算,李舒窈虽然觉得,这可能会让她很辛苦。
而且总担心她的未来丈夫,会向前世的里写的一样负心薄幸,将来为了攀附权贵就休妻另娶。
可是这是她对未来的设想,作为妹妹,只需要削弱这些不好的事情发生的可能,而不是摧毁她的幻想。
为此,她曾经详细计算过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