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民国大佬的疯姨太[穿书](318)

半个月后证件下来,阮苏购买两张飞纽约的机票,谎称与同事出国旅行骗过了父母,和他一起登机飞往大洋彼岸。

纽约花旗银行的总部大厅里,两人给出工作人员一张死亡证明与遗嘱,声称他们是段城的远亲,段城死前把柜子里的东西送给他们。

工作人员对比了签名和指纹,验证无误,带他们进去时忍不住说:

“你简直跟段城档案上的照片长得一模一样,只是更年轻更英俊一些。”

段瑞金笑笑,没解释,把阮苏的手签得更紧了点。

工作人员带他们找到柜子,便退出去等待。

段瑞金输入密码,拿出那枚钥匙,对准钥匙孔,阮苏忐忑道:“这么多年了,也不知道钥匙还有没有用……”

他抿着嘴唇没说话,表情很严肃。

咔哒——

一声轻响,门开了。

里面有个小手提箱,拿出来放在台子上打开,金光闪烁。

阮苏定睛瞧了瞧,竟是一套纯金打造的婚嫁首饰,头冠、耳环、手镯,还有一枚至少十克拉的大钻戒。

几十年过去了,这些东西从未见过太阳,依然闪闪发亮。

她不解地问:“你存这种东西做什么?”

他盖上箱子冷淡地说:“忘了,我们出去吧,找地方卖掉它。”

“喂,等等。”阮苏追上他的步伐,难以理解,“你存些金银珠宝很正常,可这分明是为了结婚而准备的啊,你之前打算过要和谁结婚吗?”

段瑞金被她问得避无可避,停下说道:“这不是我的,这是你的。”

阮苏更加一头雾水了,“什么意思?”

“阮苏,都是过去的事,不要问好吗?”他看着她的眼睛,眼底闪过一抹微不可见的央求。

她见状松了口,但心底仍然念念不忘。不过等他们找到一家拍卖行,打算把这套首饰进行拍卖,对方检测后给出估价,超乎预料的价格让她将那些不重要的烦心事抛之脑后,惊讶地问:

“四百万美金?”

换算成人民币差不多三千万了,一套首饰而已,确定没算错?

拍卖行工作人员说:“这枚钻戒是钻石中的珍品,切工净度都非常好,质量难得一见。而且你们看它背后的刻字,SA,史蒂芬.阿朗。他是十九世纪很杰出的一位珠宝设计师,天资聪颖,留下过许多精美绝伦的作品,可惜有许多都因为战争不知去向。这枚戒指就是他的作品之一,如今的投资市场上很多人都喜欢他的。

再看这套黄金首饰,采用的是一种几近失传的细花工艺,除装饰价值外更有收藏价值。因此两样东西拍到四百万美金应该不难。”

阮苏看向段瑞金,后者道:“好,拍卖吧。”

工作人员递来合同,他们看了一番,比较重要的一条是拍卖行会收取成交价百分之五的手续费,也就是说,如果按照四百万美金拍卖出去,他们要出二十万的手续费,换算成人民币得一百多万。

“好贵啊。”阮苏咂舌。

“以后赚得回来。”

段瑞金拿起笔,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一周后,首饰参与竞拍,最后以413万美元的价格成交。

他们拿到钱,马上订了去加拿大的机票,打算去阮苏生前居住过的小镇看一看。

阮苏死时安安仍在镇上生活,音音因工作忙满世界飞,但也会挤出一切空余时间回镇上陪安安,不知道两人现在是否还住在那里。

她登机前有上网搜索过他们的信息,音音完全找不到资料,安安在二十多年前,也就是二十世纪末时举办了最后一次画展,宣布封笔,之后不知去向,连艺术界的同行们和他的粉丝都不知道他去了哪儿,甚至还有人专门拍摄了一部纪录片,探讨他的结局。

网上查不到,那就实地去看,可谁知飞机落地后,他们租了辆车前往小镇,房子还在,门却是锁着的,看起来洁净如新,只是没什么生活气息,仿佛很多年都没人住过。

周围的邻居也换了一茬儿,没人认识阮苏。她找了个年纪稍大些的询问,这位从法国移民过来的老人用不甚流畅的英语告诉她,以前住在这里的兄妹俩早就出国了,但是雇了人定期打扫这栋房子。

他们若是要找原房主,不如直接去找那个打扫的人,他就住在这条街的最西边。

阮苏道过谢,拉着段瑞金打算去找那人,走了几步忍不住回头看那栋房子。

晚秋的暖阳下,它孑然而立,浅蓝色的屋顶宛如融入天空里,院里盛开了大片大片的翠菊,颜色各异,姹紫嫣红,争相斗艳。

阳光照进玻璃窗,隐约露出餐桌的一角。

她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出当年自己在厨房里做饭的模样。安安在楼上画画,音音在外面跟朋友疯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