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我成了女主的踏脚石(162)+番外
不管是谁,但凡能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做一件事情,都会得到人们的尊敬。
当然,埋头于故纸堆里的迂腐文人,永远都是不缺的。
他们对于抨击温慧和骆琳琅,致力于让女子读书做事,一向都是激情满满,口沫横飞的。
对于萧循一个状元之才,宰辅之尊,竟然能屈居幕后,教几个小丫头片子做学问,那更是口诛笔伐,恨不能除之而后快。
当然,三十多年了,温慧和萧循早已对他们免疫了。
蚊子哼哼也讨厌得很,不过只要不过来吸血,不是也懒得费大劲去收拾吗?
将手里的一摊子事情都放了出去,温慧只觉得浑身轻松。
正好萧循也致仕了,两人把全幅心神都放在了慈幼堂和慈幼书院上。此后二十余年,两人一直致力于提高女性地位,在慈幼堂和慈幼书院花费了很大心血,教书育人。
万隆三十年,温慧无疾而终。
在去世前,温慧坚持见了孙慈心和张慈安一面。
这时候,孙慈心和张慈安都已经年过六十了。
温慧两只手分别握住孙慈心和张慈安的手,满脸歉意。
“本宫对不住你们,这是一条孤独而艰难的路啊,如果将来撑不下去了,也没关系。你们都无需介怀,因为你们已经做到了最好。”
孙慈心和张慈安在温慧的床前,泪流满面。
她们也知道温慧是慈幼堂和慈幼书院最大的支撑,倘若没有了她,将来她们的处境将会越来越艰难。
可是,既然早已经选择了往前走,那么,无论有多难,她们咬牙也会坚持下去。
就像温慧一样,一直坚持到,她们生命的尽头。
这个时代,几乎没有人理解她们。曾经也不是没有想娶她们为妻的男人,但那些人无一例外,都提出要求,婚后她们不能继续抛头露面,必须放弃慈幼堂和慈幼书院。
最后孙慈心和张慈安都放弃了婚姻。
她们也不是没教出过可以接手慈幼堂和慈幼书院的得意门生,但让她们年逾六十依然坚守的原因,是好几个学识出众的女弟子,都在中途放弃,成为了滚滚红尘的一份子。
其中最聪慧的一个,是孙慈心教出来的得意门生陈幼云,因为受不了世俗的压力,最后还是选择了嫁人,从此相夫教子,且不再跟慈幼堂和慈幼书院来往。
温慧含笑安慰了孙慈心和张慈安几句,她早知道这都是正常的,而以后的路,可能更难走。
温慧最后一个见的人是萧循。
此时她已几近弥留,但还记得握紧了萧循的手,喃喃向他道谢。
不只是他一直陪在她的身边,更让她动容的是,连提高女性地位这种异想天开的事,他也愿意陪她一起做。
萧循亲吻她苍老的面容,郑重许愿,下一世还要在一起相守,一起做她想做而没做完的事。
不管多么匪夷所思,只要是她,他都愿意奉陪。
温慧含笑而逝。
三日后,萧循去世。
温慧和萧循去世后仅仅半年,西南衡州的数名女性商人联合起来,开办了本朝第二所慈幼堂和慈幼书院,同时邀请孙慈心赶赴衡州,做慈幼书院的山长,指导教书育人工作。
孙慈心欣然前往,却在半途遇刺身亡。
那些阴沟里的老鼠,从来不曾放弃过打压女性,尤其是在慈幼堂和慈幼书院的大靠山,温慧去世以后。
孙慈心的死,让京城和衡州的一些进步女性震怒非常。
但她们毕竟人少力弱,最后是萧宝珠和萧珍珠站了出来,为了父母未竟的事业,勉强稳住了风雨飘摇的形势。
其后十年,张慈安在萧宝珠和萧珍珠的支持下,几乎以一己之力撑起慈幼堂和慈幼书院。
百余年后,本朝覆灭。
此时的萧宝珠和萧珍珠早已化为黄土,张慈安也被遗忘了多年。
因为收入越来越少,慈幼堂和慈幼书院又一直遭到迂腐文人的打压,以至于规模越来越小,不过苟延残喘而已。
新朝初立,占领了高位的迂腐文人吸取了前朝的教训,慢慢引导言论,女子以贞静贤德为要,渐渐竟连出门会友也变成奢望,以致终于演变成不可与陌生男子交谈,甚至露出肌肤就是失节,该自尽以保清白。
前朝女性打马游街的飒爽英姿,终于成为历史,如烟云散去。
环境对女性日益苛刻,在这样的情形下,慈幼堂尚且还有生存的土壤,慈幼书院却再也没有女孩敢进去读书。
仅二百余年,在苛刻到近乎变态的社会环境挤压下,慈幼堂和慈幼书院终于在风雨飘摇中覆灭。
又三十年,列强叩关而入,神州大地战火频发。
女性经过数百年的软化洗脑,几乎都只会哀哀哭嚎,被奸/淫掳掠者,数不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