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地府鉴情通判(21)

作者: 微孑 阅读记录

趴在桌子上呼呼的方常起来眯着看了一眼,顿时被吓得往后仰,差点连着座一起来个后空翻,他咽了口唾沫,弱弱的问,“需要我扶吗?”

于好被这句话差点气过头去,这什么状况看不出来吗?贝齿轻启,“不用。”

“哦,我想着我就是去扶你也不让,”方常打个哈欠,看清于好身上密密麻麻的红斑并不是她流的血,安心了不少,问道,“怎么,绝代女神上去完成目标了吗。”

于好就地盘坐,玉手结印,玄黄气在周身缭绕,开口道,“府……主同意了鉴情司和鉴善恶司的指标保持一致,并对以前空缺的作出补偿,额外给予十个通过指标。”

方常听完就两脚一跳,笑意满满,嘴角咧得老大,三两步走到一个更乱的桌子前翻箱倒柜扒拉。

打坐调息的某位睁了眼,问道,“你发什么神经?”

方常最后怀揣着一堆玻璃球笑着站在于好面前,说,“这都是我特意藏的魂珠,没有去鉴定,这下有这么多指标,这些人可是留到好时候了。”

“来,咱先看一个!你选个。”

“看?”于好眼皮子一抬,语气不善。

“哦哦,咱现在先进行工作,你挑一个任务吧。”方常心情显然极好,也不跟于好对着嚷,光速服软。

“就这个吧。”

“B572?”

“嗯”

第14章 长安飘血

唐代,天宝帝二年。

镇国大将军杨道宗班师回朝,此次西征梁国大胜,皇帝亲自驾撵至长安城正大门前迎接杨大将军。

杨道宗是开国以来唯一获此殊荣的将臣,但他也是实至名归,西征梁国,领兵区区二十万就攻破了梁国帝都西江城,虽然最后没有能让大唐留下仁名,但已功抵十过。

秋风微起,蝉声渐消。

长安城里万家灯火,护城河外皇帝亲卫列了整整十层,尽管夜深雨露重,年轻的皇帝依然不顾大臣的劝阻执意要等着杨大将军回城。

方才的飞鸽传书说大军离京只有十里路,天宝皇帝从帷帐中走出,帝冠在两侧火星撩起十丈高的火光映衬下金光闪耀,王皇后紧跟着皇帝出来,还在一旁小声说,“陛下在帷帐里等着他就是,何必还要出来受这个秋凉。”

天宝皇帝李元济摇摇头,正了下衣冠,向着面前站得拘谨的一干大臣道,“诸位爱卿可先行离去,无须在这城外陪着朕受罪。”

“陛下何出此言,臣等恭迎我朝大将军心甘情愿。”

“是极,大将军西征功劳之大,我等没能参与,今日回迎当不能缺席。”

李元济欣慰点头,背手而立,看向大道远处,他下令点亮了千米灯笼,橘黄色光芒闪灭着。

“他杨道宗就是个人屠子,那里担的起陛下亲迎。”

就在远处大军已经映入众人眼帘,皇帝含笑目不斜视的时候,侧面传来了一句不合时宜的声音。

来人青年模样,碧绿色衣冠透着洒脱之感,两袖在大步行走时灌风鼓胀,眉头颇有自负之意。

听到他话的众臣都脸色一变,心想立功的时候到了,本欲高声反驳,替陛下拿下不忠之臣,但看到来人后,却都一齐闭上了刚张开一半的嘴,沉默不语。

皇帝李元济眉头一皱,不悦的看着青年男子,沉声道,“杨将军领二十万士兵击破号称独霸西部拥兵八十万的梁国,且替我大唐在它梁国帝都西凉城扬名,朕亲迎又有何不妥。”

“他一武将,上阵破敌,此功我无话可说,但说他为我大唐在西部扬名,那却是在说反话了。”卞之白朝皇帝施礼后,挺起胸膛,字句铿锵,“试问放纵部下在已经宣布投降的敌国都城烧杀抢掠是扬我国威?”

“试问身为大唐镇国大将军亲自执刀杀戮梁国所有皇室宗亲并悬首级在千里回程上曝野是扬我国威?”

“试问他杨道宗在西凉城一步杀一人,所过之处流血漂橹,无辜人民血光照遍西凉城是扬我国威?”

“试问他六月破城,在西凉城行尽不仁之事,享尽极乐荣华,临近九月才班师回朝又是何行径?”

“他所作所为宛如野兽,杨人屠之名他担不起?”

卞之白鼻梁挺拔,丰神俊秀,眉宇间自信非凡,直面皇帝他也说的堂堂正正,无丝毫惧怕。

“之白,”李元济听得仔细,到头来只得无奈的说,“你口齿伶俐,朕不想和你争执。”

“哈哈。”下面有人笑出了声,能被皇帝评价口齿伶俐也是千古第一人。

远处杨道宗下马的动作极大,战马的嘶鸣把众人的目光吸引过去,只见身着白衣,胡子还没长出来丝缕挂在下颚的杨道宗吊儿郎当走过来,还没有向皇帝行礼,就伸出手,食指隔空指着卞之白的鼻子,轻哼一声,道,“它梁国皇室心有对我大唐滔天仇恨,不杀尽后患无穷,最终还是少了一个嫡亲王子,你卞之白也要提防着他来杀你这个大唐青衣文相。”

上一篇: 朵咪谜一样的流浪记 下一篇: 玉琥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