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挽天河(151)

作者: 一灯红 阅读记录

朝堂上宁国公大获全胜,下朝后,他仰着头走出大殿后,几个人都气得昏头昏脑的,刘成花白的胡子乱甩,邓侍郎捂着胸口使劲喘气,太子少保曾晓摇头晃脑的,“往事不堪回首啊。”

大臣们议论纷纷,两个皇子只是关注,却决不掺和这里来,今日也是目瞪口呆,这宁国公厉害啊,互相看看,都各自走开,只是大皇子看着二皇子的背影,眼里杀气弥漫。

礼部尚书何思贤真松了口气,他那个傻儿子,一天到晚的打听,不放心李云松,怕宁国公府出事,现在他也看明白了,皇上不会查抄宁国公府的。

皇上的疑心有时是坏事有时也是好事,这次的宁国公府因皇上的怀疑,却躲过了一场劫数难逃的命运,随着五城兵马司的人撤走,朝堂上还是有人叽叽歪歪的,可是皇上到底是顶住了,又因宁国公的一番话,都怕皇上再想起前事,不敢轻起事端。

黄昏来临时,街上的人还是会突然散去,秦楼楚馆的生意大受影响,除了低等的娼窑多的是不怕死的苦力们,世家大族的公子哥们白日里还敢逛逛,到了时辰还是多数会早早回府的。

一家家的,一户户的,皇城被从没有过的哀伤弥漫着,充斥在东西南北的各个地方的哭号声响彻天地之中,七百五十多条人命,就这样的被夺走了,除了阴谋家,无人不悲。

软泥上的青荇并没被初秋的风带走,依旧招摇着,石栏下的青苔却凉透了人的心底,昨日已过去了,却又永远过不去。

就连宁国公府也不例外,杀戮中并没人死去,可也免不了死亡的节奏的来临。

最初是瞒着老国公的,却哪里能瞒得住,一直等到平息,兵马撤走了,老国公立刻派自己的亲信去,勒死了沈姨娘的三个孩子,大的那个已娶妻了,好在没有孩子,也许当年的沈姨娘并没打算要孩子,她的大儿子比李云松小整整五岁,这对于几乎独宠的沈姨娘来说,现在看来都是算计好的,以后又为什么要了,就没人知道了。

对老宁国公来说,他的手上头一次染上了自己家里人的血,痛何如哉!

书房内,小厮面无人色地低声禀告着,宁国公丢掉手里的酒杯,飞奔往幽兰院赶去,只看见三具尸体,三个孩子,三个他疼爱的,看着长大的孩子,此刻并排躺在哪里,阳光满院照在遮尸体的白布上,却再也不会有人跳过来欢笑,再也不会了。

绿色幽幽,院子里木芙蓉开得正艳,他却觉得像一个人站在高高的悬崖上,无边的寒气涌上来,堵塞在胸口,窒息住了那些前尘往事,谁对谁非又有什么干系呢,不过是镜花水月,尽是空幻,极目看去,物存人亡只剩凄凉叹惋。

“奈何桥上,你们娘四个是不会等我的了!”

宁国公自语着,再也控制不了心里无边的痛意,一滴血泪从眼角跌落,素色的衣衫上立刻斑驳染成朵朵红花,如水落红莲,凋落得如此的真实。

他往后倒去,听见惊叫声在遥远的地方,恍恍惚惚,迷迷荡荡的,黑色的鸟在上空处飞翔而过。

想不到,谁也想不到会有事,另一边房间内的蓝氏心里的懊恼就不用提了,沈姨娘的孩子并没在蓝氏身边长大,可妻子却是蓝氏选的,她当年看明远候家的庶女长在嫡母身边,教养很好,也是不想以后起纷争,就给选个好的,可是这时候她满是抱愧堵心。

“好孩子,是我误了你。”

花厅内清风徐徐吹来,案几上的博山炉里蘅芜香袅袅的幻化着各种形状,日光下的影子里剪剪都是覆巢的忧伤。

她搂住盛娟纤细的肩连连叹气,盛娟更是哭得哽咽不能停住,带得蓝氏的眼泪止也止不住,娘两个抱头痛哭,蓝氏到是不为那三个和她没什么感情的孩子,可是盛娟却是因为她而不幸的,女子本就不易,现在盛娟更是难了,本就是庶女,现在何去何从啊。

蓝氏是个缜密的人,待到丫环过来劝阻,扶着盛娟坐下,蓝氏使个眼色,织锦心领神会地出去了,云锦忙弄湿了块锦帕给夫人擦脸,盛娟也被人伺候着擦好脸,控制着情绪,低下头不做声。

她是庶女,从前的习惯还在,许多时候并不能肆意妄为,此时哪怕再是悲痛也强忍着,等着婆婆说话。

第61章 良心

一会云锦就回来了,四十几岁的罗府医也带过来了,跟在后面,有些麻木的盛娟惊疑不定地看着来人,蓝氏叹口气,“好孩子,别怕,只是看看。”事到现在都得做绝了,她何尝想啊!

到了这个时候,真是没办法,不能留一丝摞乱了,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啊,老国公已做了,她更不能给儿子添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