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以农为本(农)(168)

作者: 黄姜 阅读记录

在姜秾和沈甜所在世界的历史之中,有诗圣作一首《石壕吏》,往大了讲是道尽战争之苦,往小了说,百姓对被征去充军送死这事, 是极其恐惧且不愿意的。

这一夜, 正干旱着的夜空了无一片浮云,月朗星稀, 不闻一声虫鸣。

悄无声息之间, 府军和差役在坊厢巷道里、乡野小道上疾步行走,借着天上月色也不用点一支火把照明, 等定下的时候一到,就拍着门或是直接一脚踹开,凶狠地叫喊起来!

“开门!开门!”

“开门!开门!”

……

在许许多多的地方,都在发生着同样的事情。

或许是之前征选民女时得出了经验, 在趁百姓不备、打平民一个措手不及这方面,朝廷已经做得很熟练了。

太白县县城,一户人家的妇人夜里起夜,听见外面街道上像是有一群人走动的声音,于是就悄悄打开厅门来到院门后面, 扒着门缝往外看去......

只见百十多个手执长.枪、身穿甲胄的兵士,依次走过!等前面兵士走过之后,竟然还在每家门前留下两个兵士守在门外,像是在等待着什么指令。

这妇人定睛一看,街对面的邻居门前也都影影幢幢地站着两个人,和自家门前一样。这是怎么回事?不像是鬼魂阴兵,确实都是人间官兵,是在做什么,难不成是抓拿犯事的大盗?可阵仗怎么这么大?

妇人不敢再多看,蹑手蹑脚地回屋去,不敢弄出一点声响,怕惊动自家院门外站着的两个,回屋后就连厅门也没关。

“当家的,当家的!”妇人推动床上睡着的丈夫。

因为旱灾使得粮食涨价,家里从一年之前就在节省着吃饭了,可即使这样,家里粮食也快吃完了。最近一家人一天只吃一顿饭,也都还不是往饱了去吃的,紧着裤腰带的肚子常常是饿着的,夜里会因为肚子太饿,而不能睡得香沉。

因此妇人一推,丈夫就醒了:“怎么了?起夜回来了就赶紧睡吧,睡着后肚子就不饿了......”

“小点声!”妇人压着声音,立即上前捂住丈夫的嘴,“院门外守着两个拿长.枪的兵!不止我家,对面几家外面也守着,当家的你说这是要做什么?”

男人一听,心中觉得不妙!立即翻身下床,也不点灯,因为怕光透过窗户被院外的兵士看见,就摸黑向卧室门外走去:“这事不太对劲,去找阿娘商量,阿娘经的事情多。”

男人、妇人、老人并家中孙辈的一个十六岁男丁,齐聚家中老人的床前。

老人今年已近六十岁,她至今的有生之年里,大昭就换过三个皇帝了——眼下这个升和帝就是第三个,她经历了很多事情,正应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话。

“......这架势,是捉人充军无疑了!飞天大盗什么的都是戏本子里的,况且之前也没听见风声。兵士和差役夜里出动,每家每户门前都守着两个兵士,这除了捉壮丁去充军外,不作他想。”

妇人一听,原地急得直转圈圈,嘴里小声念叨着:“是了是了,南边和北边都有叛军,朝廷是要抓人去充军打仗的,这可如何是好?古来征军无人回,这次被征去是要去平乱的,那真是有去无回啊!”

“对了,孩他爹,四七!你们父子两赶紧逃,前门走不脱,那就从后面跳窗走!”说着,妇人就

想去开老人这间卧室的窗户,这扇窗户正对一条小巷,平时都几乎没人从那里走,可以不经前面的院门就逃出去。

家中孙辈的十六岁男丁,名叫李四七,是县中许多与夏五斤玩作一伙的人之一。

李四七拦住他阿娘,“阿娘,现在外面肯定满城都是官兵,若是我们住在山野间也就罢了,逃出去往山里或哪个沟里一躲,就能暂时逃过一劫。但我们是在城里,跳出去怕是没走几步就被会抓住了,逃是逃不掉的。就像上次阿妹一般.......”

李家孙辈是一对兄妹,但妹妹在一年前被皇令征选去了,如今只剩兄妹两人只剩下李四七了。

李四七阿娘一听,忍不住哽咽起来,压抑着低泣:“那怎么是好?你妹妹已经被征去了,若你和你阿爹也被征去,那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索性死了来得痛快!”

李四七奶奶活到这个年纪,已是经历过了许多事情,她丈夫即李四七的祖父便是在这样的夜里,被捉了去充军,结果一去不回。如今竟然轮到了她儿子和孙子,这真是造孽啊!

李四七奶奶心中剧痛:“以后的日子也没个盼头了,我索性死在你们前面罢了,啊没活头了啊......”

此时,李四七想到夏五斤的叮嘱,终究是忍住了,只是道:

“奶奶,阿娘,快别说这类‘没活头了’、‘死了痛快’的话,事到眼前逃是逃不了的,可就算我和阿爹被捉了去充军,你们也要好好活着等我们回来。还有被征选去的阿妹呢,也要等着她回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