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门娇客(99)

作者: 紫菱衣 阅读记录

潇晓晓并不满足于此。

光城人尤其上层人士喜欢吃牛羊,可是,她就推崇猪肉。

事实证明,的确也有上层人士的人来潇晓晓这里买卤肉。

潇晓晓也十分愿意把自己的卤肉打进牛羊肉一类。

但就算打不进也不没关系。

毕竟消费对象是平民大众,就算薄利多销。

十一月冬季,十二月腊月。

年节,吃肉的人就更多了起来。

潇记鲜味的名声也越来越响。

从一条街至两条,三条。。。

客户也从零售至酒楼预定,权贵的府中预定。

潇晓晓后院也加派了人手。

潇晓晓也不得不催促囝商和香料商上货。

十二月,日日高订单,整个后院都在忙洗肉,大锅煮。

洗肉的环节,潇晓晓从曾经的小生产作坊一人几盆或者几人一盆,直接在院子里架起两排洗肉池,用砖堆砌,一块块的石头打磨好,拼接而成。

直接从院子里天井取水,倒进架子上的竹筒,竹筒下面架着铁筒。

铁筒下面铺着放炭的架子。

冬日,一人看管铁架子里的炭。

保持着炭烧着熊熊的火。

冷水从铁筒上面过,然后进入洗肉池,水便是温热的,便是潇晓晓设计的一个简易的热水器。

十几个人站在池前洗肉,清理。

然而甩进放了卤水的大铁锅。

就是如此的劳作,十二月底潇晓晓将每日进钱的账瞧瞧,除去人工,香料,炭火,原材料,尽赚三万。

当初买铺子用出去了二十多万。

潇晓晓手里结余了几万。

加上现在的钱,能大约凑个八万。

但阜阳加急信件。

已经找到了合适的店铺,所以这又去了一万。

但这个年节这钱能好好过个年,完全没问题。

*

大年三十中午,潇晓晓让人将院子里三口大锅挪开。。

只留下一口。

让在此的长工,寻了家里的桌椅板凳。

小小的店铺雇了二三十个帮工。

每日拿肉回来的赵氏父子,洗肉切肉的婆娘们和墩子,烧火的,还有收炭的,甚至常常潇晓晓在他那里订猪肉的曹屠夫,大大小小都请了。

中午后打烊,抬了三只羊,半边牛,几十只鸡,十几只鸭,还有两篓子鱼。。

宰杀,蒸,煮,煎,熬。

让这些人饱餐一顿。

散了千贯钱。

便让他们回去过年了。

*

年节下,都欢欢喜喜的,午后,潇晓一从房中下来,手里拿着一吊钱。

见满院子里吃喝,也不多看。

俏皮的神情对潇晓晓道

“姐,我出去了。。”

一溜烟就没了人影。

急的厨娘赵妈在背后喊着。

“二小姐,你去哪里啊,得跟俺说一声啊。。。”

潇晓晓知道她最近跟那李府的小姐玩耍的好,那李府的主人李员外,有人称李二爷,在光城陪都南京的头衔下设一套类似京都的行政班子,在工部任工部员外郎。

是个小小的官职。

潇晓晓见过那李小姐,觉着人品不错,所以,也就没有阻止她们往来。

*

年后主要的项目是筹备开分号卤肉店。

很显然,只是一家小小的潇记鲜味,已经满足不了广大的客源。

潇晓晓要赚钱,要赚许多的钱。

所以,她广发英雄帖,每日派人在门前巷子口贴招聘广告。

便又叫了人去面试。

而自己。

便急急忙忙的便要回阜阳。

因为,已经越好的半年之期送一次账本,然而,已经延时十多天,账本没有及时送达,她不知道阜阳的具体情况如何。

账本没有送达,阜阳没有消息。

她猜测是因为半路遇见山匪流寇,所以账本被截。

还是梁小六延迟了账本的传送所以未达。

因为光城已经开了好头,打开了局面,潇晓晓才敢走。

否则。

但是,对临水,临南西南的市场,潇晓晓从未想过放弃,不仅不能放弃,而且非常重要。

临南的平菇母种也应该用完了。

最后的一批还是潇晓晓几个月前亲手执着。

她还在寻找合适的传授平菇母种制作的接班人。

毕竟,以后临南的生意都需要底下人打理的,光城离临南千里之外,驱车行走,路上历时数月。

所以,不可能每次由她来亲手制作母种。

然而平菇母种的培育,非常考验细致和耐心,并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做的工作。

且这项工作的内容需要保密,虽然潇晓晓也不介意将平菇的种植技术传出去。

但是,她也没有非要故意为之断自己的财路。

*

潇晓晓丢下光城一系列繁冗而沉重的工作回到阜阳。

将事务都丢给领事,她也可以清闲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