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十年代穿二代(142)

“把这块板油熬了,肥肉剁馅儿。”江满抱着孩子,伸手把小被子往上拢拢,“我看别买肉了,现在镇上私人卖东西公家都不管了,你明天去镇上买条鱼,挑那种大的花鲢鱼或者鲤鱼,有海带、虾皮之类的买点儿,再不然你就买根猪筒骨,炖汤留着炖菜吃。我在村里还买了些鸡蛋,就两口人吃饭,年货足够了。”

“行,是不是再买点糯米做汤圆吃。”

“糯米不一定有,有你就多买点儿,平常买不到。”

姚志华不提老宅那边送年礼的事,江满也就不提,反正姚志华自己有数。

腊月二十五一早,姚志华跑去镇上采买年货。临近年关,镇上一条隐蔽的小街好多卖东西的,一溜儿十几个小摊子,都卖些青菜、干菜、鱼虾之类的。广播里整天喊经济建设,公家不禁止,老百姓自然就闻风而动了。

不过没有糯米,粮食米面这些凭票供应的东西还没人敢公开买卖,关键家家也就够自己吃的,只能到公社的食品站买。他在私人摊子上买了两条花鲢鱼,都有三斤多重,比猪肉可便宜,去食品站,买了海带、虾皮、咸鱼、干木耳,一根猪筒骨,两斤糯米。

跑去供销社,买了家里用的酱油、煤油,几包点心和半斤白糖,顺便跟江谷雨聊了会儿,问问江谷雨结婚的东西准备咋样了。江谷雨过年发了糖票,又给他添了一斤红糖。

回来时他就顺道先去了老宅那边,把一条花鲢鱼送去了,算作年礼。

老宅那边也分到了三口人的肉,姚老太见姚志华送的花鲢鱼,还算满意,接过去好歹没张嘴骂人。

“你们不得回来过年啊,你筐里都装的啥呀都拿下来。”姚老太盯着他背着的藤筐,“回来过年还不是吃我的喝我的,买啥年货都放我这边一起吧,就送这一条鱼,够你们谁吃的呀。”

“回不回来过年,我听爹和大哥二哥的。”姚志华一句话推掉,“那大哥二哥年礼送的啥呀”

姚老太撇了一下嘴没搭腔,看样子是嫌少,姚志华估摸着肯定没有他送得多,尽到了义务,于是背着藤筐走人。

回到家把东西放下,哄孩子,除尘打扫,两人轮换班干活,把屋里屋外、墙上地上仔细打扫一遍,用江满的话说,老鼠洞里也给掏掏干净了,见缝插针给畅畅做了件新衣服,一家三口欢欢喜喜地准备过年。

第50章 不是原主

腊月二十五, 本来打算回娘家送年礼, 三口人起得晚,等他们收拾好了打算动身时, 人家姚香玲夫妻俩送年礼先来到了。

姚香玲两口子先到老宅,然后一起来他们家串门走动。姚二嫂挺着个大肚子, 领着小女儿也陪着来的, 江满和姚志华赶紧迎进来坐。

看来王复兴今年提拔了宣传干事,待遇也相应提高不少, 除了给老宅准备了一份年礼, 还给他们三家准备了礼物,给姚志国、姚志军家的都是小孩的糖果, 给他们家的是一块花布, 说留给畅畅过年做新衣服穿。

这礼物可挺实在,玫红色小碎花的棉布,一看颜色就是新生产出来的, 江满忙跟姚香玲道谢,难得姚家还有个人心里有他们畅畅。

“谢啥呀,我这当大姑的,从畅畅生下来头一回给她做衣裳。”姚香玲笑着说, “长没长牙长牙了可告诉我一声, 按规矩我这大姑要给她做鞋的。”

江满忙着倒茶,又拿桃酥给领娣吃, 一回头便笑道:“还没长牙。这小孩慢性子, 翻个身都懒洋洋的, 长牙也比人家慢。大姐你上班,家里也忙,哪来的那些工夫给她做鞋呀。”

“姑姑鞋,姨姨袜,香香又没出嫁,就我这一个大姑,做鞋可一定得做,过去说长牙做鞋,不然还会防姑姑呢,长大就不跟我亲了。”

王复兴在旁边笑道:“你这是封建迷信,人家这习俗是说,姑姑给孩子做鞋,好让孩子快点儿长牙,快点儿学走路。”

“大姐总是想这么周到,疼孩子。”姚二嫂笑道,“我们家招娣、领娣小的时候,布票那么紧张,大姐也给做了鞋的。”

姚二嫂看着那块好看的花布其实眼馋,她两个女儿小的时候,姚香玲可没送过这么好看的花布。

可看看小女儿领娣靠在她身边吃桃酥,再想想姚香玲也给她孩子买过好几次东西,又觉得姚香玲和江满对她都挺不错,也不好意思小心眼了。

江满忙碌倒茶,姚志华抱着小孩坐在一旁,跟王复兴聊了几句工作和大学的事,小畅畅坐在他膝头看着大人说笑,大约还以为人家跟她说话呢,也咿咿呀呀的,姚志华看着有趣,就用腿颠着她玩。

“自己会玩了呀,很快就该会说话了。”姚香玲伸手,“来,大姑抱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