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十年代穿二代(203)

“啧,还有这事”江满睁大眼,顿了顿然后嘻嘻一笑,“我说呢,怪不得我跟肖秀玲这么投缘,合着完全是同病相怜啊。同一个配方,同一个味道,连青梅竹马老情人都一个调调。”

“……”姚志华一噎,“什么跟什么呀,他们俩的事情,关咱们俩屁事。咱俩好着呢。”

他声音稍稍一高,身边被窝里畅畅动了动,发出一声含混不清的呓语。两口子赶紧伸手拍拍,江满拍拍小身体,姚志华就摸摸小脑袋,小孩吧唧吧唧嘴,翻个身又睡了。

“小乖乖,这是做梦吃啥好吃的了呢”姚志华看着小孩睡实了,嘀咕一句,翻身挤兑江满,“整天胡说八道,我看你就是闲的,来来来,来给你找点事情干。”

两口子早晨起来做饭,很有默契地就没准备陆安平的份——以队长叔那性子,肯定叫他去吃早饭。

姚志华烧火,江满炒了姚志华念叨的小咸菜,酸辣腌豆角,煮了三个鸡蛋,玉米青菜粥。

“畅畅吃什么”姚志华接过江满递来的咸菜碟子。

“鸡蛋,粥。”江满说,“她现在喜欢吃煮的鸡蛋,一顿一个,有时候能吃两个。”

“这个营养能够啊”姚志华看看锅里的粥,“家里现在又不缺钱,你们娘儿俩多吃点细粮,吃大米白面,小孩就得多吃奶粉、多买肉,我听说外国人都靠喝牛奶吃肉,长得壮。”

“有点文化行不行五谷杂粮营养才全面。”江满对眼前的大学生满是不屑,毕竟这年代的人们对吃的高要求也就是精米细面了,“你闺女还挺喜欢喝玉米菜粥的,秋天有荠菜她更喜欢,还喜欢吃红薯。”

姚志华顿时有点儿哀怨,他有钱,爸爸能挣钱,不差钱,怎么闺女偏就喜欢吃啥野菜红薯呢!

“沪城卖布已经不要布票了,我听同学说,肉票可能也要取消了。”姚志华指指畅畅,“你往后多买点肉给她吃,光吃菜不行,小孩不长胖。”

“你闺女也不瘦呀,昨天才炖了排骨粥。”江满看看畅畅,算是有点胖嘟嘟,再胖就成小胖墩了。

“对了,昨晚光顾着陆安平那些破事了,包里有我带回来的奶粉和蛋糕,回头拿出来给畅畅吃。还有巧克力糖,外国进口的呢,死贵死贵,我都没舍得尝一口。还有上次说的稿费,我都拿回来了。”

姚志华一脸得瑟,他的小说在国家最具权威的文学刊物《秋收》上发表了,三万多字,稿费给了两百八十二块半,巨款啊,这也是他爬格子以来最多的一笔稿费了,赶上普通人一两年工资。

“你上次写信说过了啊。”江满拿勺子搅锅里的粥,玉米粥容易粘锅,需要勤搅动。她想了想,历史已经跑步进入八十年代,再过几天就是八零年春节了。八十年代,文学不要太受追捧,文学艺术在这个年代光荣而又时髦。《秋收》是很多人心中的文学殿堂,毕竟跟其他刊物杂志不是一个档次,可以预见,姚志华要风光了一阵子了。

黑马作家姚志华着实风光了一把。

于是江满真心夸赞了一句:“名利双收,给你个大拇哥。”

“我怎么觉着你跟哄畅畅似的。”姚志华翻了个白眼,“江满同志我跟你说,我这次发表的这篇还真反响挺大,还有很多读者给我写信呢,没有我地址就写到杂志社去了,从杂志社一下子给我转来一大堆信,吓我一跳。”

“有女的吗,是不是女读者多”江满一脸兴奋。

“……”姚志华咬牙,“有,多的是,都是女的,都比你年轻漂亮。”

江满:“噗哈哈哈……”

第65章 小人之心

姚志华的这篇小说《心坟》, 正是以在北大荒自杀的高中同学卞轻轻为原型,从男主原型汪建的视角, 写一个大革命年代的悲剧爱情故事,而又不仅仅是爱情故事, 更多的是刻画时代和人性, 很是触动人心。

受了江满那句“心中有座坟,葬着未亡人”的启发, 姚志华在作品中把这句话改成了“心中有座坟,葬着不归人”, 结果这句话被许多读者感动铭记,也许这一代人经历了那个悲情年代,更加能感同身受吧,一时热度简直堪比百年后的网络金句。

黑马青年作家姚志华同志火了。

他站那儿跟江满说话,手里还端着咸菜碟子,闻着辣炒小咸菜的香味馋人,干脆捏了一根丢进嘴里:“不是跟你显摆啊,媳妇儿, 这回还真得记你一功。”

“脏不脏!”江满没好气地瞪他,这家伙刚烧完火,压根就没洗手。

姚志华则笑嘻嘻不当回事。

江满:“记我一功,我有什么好处”

“两百八十二块稿费, 给你两百五, 行了吧”姚志华啧了一声, 摇摇头, “不行,两百五多难听,给你两百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