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一堆人议论纷纷,七嘴八舌指责姚老太虐待儿媳妇,江满扶着肚子,慢慢悠悠去了肖秀玲家。
人家救她一回,她得去表示个感谢吧
肖秀玲家说是邻居,其实跟老姚家还隔了几个门。肖秀玲跟她爹娘住在一起,家里还有一个弟弟,虽说儿子都三岁了,但因为结婚生孩子早,其实只比江满大了一岁。
也幸亏肖秀玲每天在家带孩子,没去上工。当日原主跳井,姚香香惊惶地大喊大叫,肖秀玲听见才赶紧跑过来救人。
江满走到肖家门口,敲敲木板门:“秀玲姐在家吗”
“谁呀”肖秀玲应声出来,一看是江满,便哎了一声,赶紧迎过来,“你怎么起来了”她匆匆走过来,“我昨晚刚听说你回来了,正打算去看看你呢。”扶着江满的胳膊迎她进去,一边提醒道,“你可慢着些,看你这身子笨的。”
“我没事儿,大难不死,死里逃生,鬼门关绕了一圈。”江满笑笑,“秀玲姐,要不是你救了我一命,我大概都死了埋完了。”
“别瞎胡说,怀着孩子呢,不许胡说八道。”
肖秀玲扶着她走进院子,一个十分漂亮的小男孩从屋里跑出来,手里拿着个布老虎玩具,歪着小脑袋,笑眯眯看着她们。
“杨杨。”江满亲昵地摸摸孩子的脑袋,“这孩子真漂亮,长得也洋气。”
不是恭维,这孩子长得白白嫩嫩,大眼睛亮晶晶的,配上笑眯眯的小酒窝,收拾得也干净,明明只穿了件乡下常见的土布裤褂,却显得十分漂亮洋气。
漂亮的孩子多的是,可这孩子放在一堆农村娃里头尤其不同,用江满一百多年后的话说,胜在气质。肖秀玲把孩子养得好,再说人家孩子也不是普通的农村娃。
江满在原主的记忆中知道,小陆杨的爸爸是从首都来村里插队的知青,叫陆安平,村里人不了解底细,他也不提家里,私下有人说陆安平出身很了不得,父亲是开国元勋的那种。大革命运动,他父亲被关了,陆安平才来到这穷乡僻壤插队。
肖秀玲十九岁嫁给陆安平,第二年生下儿子,小陆杨已经三岁了。一年前,77年春节前,首都直接来人把陆安平接走了,到现在也没回来过。
回城知青抛家弃子不新鲜,村里人都私下悄悄说,肖秀玲娘俩这被抛弃了,可肖秀玲充耳不闻,每天专心养孩子,倒是让自己过得很好。
江满一夸,小陆杨就咧开小嘴笑了,很高兴的样子。
“叫你夸他。”肖秀玲笑着说,“杨杨,婶子夸你呢,去搬个高板凳来给婶子坐。”
小家伙迈着小腿就往屋里跑。
“秀玲姐,你还真使唤他呀。”江满失笑,“他才多大,他哪里搬得动啊。”
“给他找点事儿干。这孩子太皮了,一会儿也不老实,带他都累人。”肖秀玲也笑。
江谷雨赶紧跟进去,只见小家伙当真用力拖着一个板凳,还真挑了个高的。江谷雨赶紧从他手里拿过来,肖秀玲这时也进来了,一手一个板凳拿出来。土坯屋子低矮光线暗,夏天热死人不说,还一股潮气,乡间人们都习惯了坐院子里聊天。
三个大人就在院里的树荫下坐着说话。江谷雨从布袋里拿出带来的两盒饼干,递给小陆扬:“杨杨,来吃饼干,给你买的。”
“嗐,你怎么还买这个。”肖秀玲嗔怪,“死贵东西,又要钱又要粮票的。你回头都拿回去。”
“买来就是给小孩吃的。”江满拿起一盒饼干,伸手就撕开黄色油纸的外包装,里头是纸盒子装的,排放整齐的长方形饼干,江满连盒子一起端给小陆杨。
“你说你呀。”肖秀玲看看陆杨,小家伙歪着脑袋看肖秀玲,眼巴巴却不接,肖秀玲把这孩子教得很好。
肖秀玲:“婶子给你,你吃吧。”
妈妈发了话,小路杨这才接过饼干,高兴地吃了起来。
“杨杨,你看看婶子,婶子肚子里有小宝宝。”肖秀玲指着江满的肚子,“杨杨,你说是小弟弟还是小妹妹”
小陆杨把饼干盒子放在自己的小板凳上,一手还抓着半块饼干,跑过来摸摸江满的肚子,小脸上很纳闷又很神奇的样子,摸了摸说:“我都要。”
三个大人扑哧就笑了。
江满笑着说:“你可真不贪心。杨杨,婶子肚子里只有一个,你说弟弟还是妹妹”
小陆杨为难了一下,咬着手指很无奈地想了想:“那我要妹妹吧。”
“小笨蛋,还随你挑了。”肖秀玲啼笑皆非地点了他一下,对江满说道:“我看你这肚子比较尖,像男孩。”
其实乡间喜欢问小孩子“男孩女孩”,无非是想讨个好口采。这年代的农村,不重男轻女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