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十年代穿二代(65)

他那个时候,其实也不清楚他父亲的状况,只知道父亲还活着,放出来了,急着先回去看看,走时便跟肖秀玲说,顶多三月两月,就会回来接他们娘俩,然后便一去不回了。

村里人对陆安平的家庭出身,也只是后来猜到个大概,说他是被京城来的人接走了,家里是大干部。头一次听肖秀玲亲口这么说,江满其实心里还真有些惊讶唏嘘。

她想了想问:“那小陆杨的户口呢”

“别提了,到现在也没报户口。”肖秀玲说着嘱咐道,“这事也只少数几个人知道,老队长是知道的,生产队分粮食也把杨杨算一口人了,其实他还没户口,当时我们连结婚证都没有,也没去报户口,反正农村里晚几年报户口的小孩也多的是,想着过几年看看形势,没啥风险了再去领个结婚证,给孩子把户口报了。结果就这样了。”

“一时半会倒也不急,走一步算一步吧。”江满也只能这么安慰她了。这个年代不像几十年后,村里上小学也不看户口,孩子有一个算一个。

姚志华割了一捆艾草回来,还真给小陆杨捉了只蜻蜓,说是用大扫帚扑的。回来把艾草铺开晾晒,抬头指着院子里的梧桐树说:“杨杨你等着,叔把这树上知了捉下来给你玩。”

小陆杨一脸兴奋,两只黑溜溜的大眼睛都放光了。这小家伙,这会儿对姚志华大概满心崇拜。

肖秀玲忙说:“你忙你的,你有那闲工夫跟他嘚啵,那你可来事儿了。”

“这树上有知了,叫得太吵了。”姚志华指指梧桐树,“我试试,捉下来省得聒噪人。”

“我说咋想起来捉知了呢,合着是怕它吵你闺女睡觉呀。”肖秀玲笑着打趣了一句,冲江满眨眨眼睛。

第26章 第一次抱

捉知了, 农村孩子都会的。姚志华找了根竹竿来,抓一把小麦放在嘴里嚼, 一直嚼到都是黏黏的面筋了,黏度要嚼到足够, 把面筋粘在竹竿头上, 慢慢举到知了旁边,瞅准了往它翅膀上一粘, 知了就束手就擒了。

姚志华粘住一个知了,拿下来看了看,把翅膀掐掉一半, 递给小陆杨。

“这个是哑知了,不是叫的那个。”他说着, 仰头在树上找了一会儿没找到,就直接把竹竿往树上胡乱敲打了几下,果然有一只知了鸣叫着飞走了。

会叫的知了是雄的, 农村叫“响知了”, 不会叫的“哑知了”则是雌的。

“妈妈,妈妈,你看知了, 叔捉给我的。”小陆杨左手一只蜻蜓, 右手一只知了, 欢天喜地跑去给肖秀玲看。

肖秀玲赶紧嘘了一声, 小婴儿睡觉了, 肖秀玲怕他太闹, 就领着小陆杨回去了。

姚志华看看天色,下午五点多钟,天渐渐下了凉,就跟江满说了一声,说他去水库转转。

“晚饭叫谷雨给你做吧,我怕做不好吃。”姚志华说,“我看看能不能捉到鱼,顺便洗了澡,晚上再回来。”

“谷雨呢”

“”姚志华转头看看,“你不知道去哪儿了,肖秀玲来时还在呢。”

“不知道,兴许出去干啥了。”江满挥挥手,“你走你的,我一个人在家都行,谷雨一会就该回来了。”

姚志华稍有点不放心,毕竟江满娘儿俩都得别人照顾,就又留了一会儿,把院里绳子上晒干的尿布都收进来。夏天的毒太阳,尿布一天下来晒得热突突的,就先放在床尾凉一凉。

“这什么布”他理开一块白色上面带着几道蓝颜色的尿布问,那色块实在不像印上去的花纹,倒像是蹭上去的。

“小刘帮忙买的大汗衫,剪的。要不家里哪来的旧衣服当尿布呀。”江满解释了一句,“内部处理货,这个不要布票。”

“我听说了,帮忙送你去医院的那个小刘是吧”姚志华点点头,“后天办酒请来,我得多跟他喝两杯。”

然后跟江满说起后天办酒的筹备,今晚和明天要通知哪些亲朋,怕这边吵,跟老队长说开了隔壁的空屋子,放桌子摆酒,请了哪个堂叔来帮忙炒菜,准备哪几个菜,后天一早去食品站买肉。

“家里鸡蛋够不够”小孩送米摆酒,鸡蛋是大头,来的每家要给鸡蛋和馒头做回礼的。姚志华估算了一下需要的数量,觉得不太充足,首先还要保证江满坐月子吃的。

“要是不够,叫谷雨再在村里寻摸买一些。哎,你说谷雨这姑娘,可多亏了她,现在在咱们村里都混的脸熟了,见了人嘴甜,婶子大娘们还都挺喜欢她。”姚志华顿了下笑道,“昨晚我去水库洗澡,还有人跟我打听她呢,我看,给谷雨在咱村找个婆家算了,还能跟你做伴儿。”

“你可别瞎张罗啊。”江满认真告诫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