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葛亮的最后八年(106)
我……算什么呢?
实际上,那些名分,我也并不奢求与在乎。上天让我能留在他的身边,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
回去路上,我一直默然不吭声,诸葛亮不知所以,问:“是累了么?”
我摇了摇头,说:“诸葛亮。我不做你的妻子,只做如夫人,好不好?”
诸葛亮闻言,略略惊讶,却没有多问什么,只说:“亮怕辜负了你……”
我又摇头,道:“不会。”
他驾着马,良久的安静之后,终于又说:“丫头,有时候我觉得,你并不像这个时代的人。”
他的声音缓慢如山谷流水,一如既往的好听。
我听他这么说,淡淡笑了笑,回他:“你才知道么?我可是从一千八百年后来的。”
“一千八百年?”他也笑了:“那可真是够长了。”
“是啊。”沐浴着暖阳,我靠在他肩膀上,回忆起现代的往事,略带了趣意与他说:“长到世事变幻,沧海桑田。长到你载入了史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都还记得你。你成为了忠贞正义的化身,你会有一个大大的祠庙。一千八百年后的成都,遍地都是银杏树,一到冬天,那金黄色的叶子簌簌落下,就铺在你祠堂的路前。我啊,踏着那堆积的叶子,去看你。”
我絮絮说着,想起了成都的武侯祠。那汉昭烈帝庙的匾额还立在门前,现代的光与影转瞬即逝,我眼前所剩的,只有他了。
入夜,南郑的天空仍悬着一轮与成都一般的皓月,明亮皎洁,淡泊清冷。我忽而在心中感叹,此番生日一过去,秋天也会逐渐进入尾声,那么冬天也不再遥远。我仍记得去年的冬天,成都深厚的白雪没过了我的小腿,那时的我还浑然不知我会遇到一个什么样的人,会与他有什么样的故事。也没有料到,我会爱上他。
风渐渐冷起来,霜寒肆意,这样的夜里,我闻至远处传来几声不名动物的悲啸之音,心中又是一恸。
距离第二次北伐,亦不遥远了。
作者有话要说:
请问私猎大雁判几年??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65章 后出师表
建兴六年冬天转眼就到来了,我感到汉中的冬比成都还要冷些,第一片鹅毛雪落下时,诸葛亮的第二篇《出师表》也作成了。
他又花了一整晚的时间,坐在书房里,沉默不语。
我走近他时,他右手抵着额头,睡着了。烛火映衬之下发现,他的发丝之中,隐约开始露了霜白。朱颜辞镜花辞树,英雄亦会迟暮。
这是世间最悲哀而不可逆转之事。
《出师表》墨迹未干,那笔便随意安放在一旁。烛火跳跃着,继而又微弱了些。我轻轻坐下,翻开这卷,默默诵读起来。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以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
“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最后一句“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我读完,内心骤然感到一阵深刻的痛楚,联想到前一份《出师表》中曾写道:“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那文字里充斥了跃跃欲试,心潮澎湃,勇猛坚毅。
写下这句的,不过还是今年年初的他。年初,年末,一个暖春,一个寒冬,仿佛他的心境也跟着来了个天翻地覆的大转变。
“什么时辰了?”诸葛亮听到动静,有些转醒。
“子时已过,已近丑时了。”我回他:“去歇息吧。”
对于现代人来说,似乎熬夜已是常事,特别是年轻人,不熬夜都不够潮流了,过去的我也是个爱在被子里通宵刷手机的熬夜达人。但此刻我才认识到,熬夜是一件多么可恶的事,我多么希望诸葛亮可以永远不熬夜。那样,他的白发会不会因此少一些,人亦更加光明开朗些?
“夙夜忧叹,唯恐托付不效。”
我脑中又闪过这一句,接着长长叹息。
第二次北伐终于开始了。
要说这一次北伐是配合南边孙权而出兵的也不算错,早在八月时,诸葛亮就在汉中获取了陆逊大败曹休于石亭的消息,魏国只好紧急加调兵马千万东线支援。那时他心情大好,也有这部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