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葛亮的最后八年(155)
这样的话,我第一次从他嘴中听到,忽然发自内心的涌出一股感动,几乎要泣涕零如雨。
是啊,他有隆中。隆中是他大业竟后唯一的念想。他让我陪他回隆中!
他让我陪他回隆中!
万死不辞!万死不辞!
“好。”此时的内心虽如万丈波涛在翻涌,却依然保持淡定,我迎着他的目光,回答他,没有片刻犹豫,“你愿意去哪里都行……只一件,必须带上我,还有孩子。”
说起孩子,我忽然想起阿瞻和果儿,于是又与他道:“阿瞻也来了,只是你今日不得空,让他先睡下了。”
“还有果儿,她虽未来,但我很想告诉你,果儿她比你走时又长大了些,还有,她于今年六月,长出了第一颗乳牙。你是他们的父亲,这些你虽不能见证,但也必须知晓……他们在成都都十分十分的想念你。”
诸葛亮听后,沉默片刻,点点头,道:“亮都记住了。等亮回去,一定会在将来的时光里好好补偿他们。”
气氛骤然伤感起来,我努力平复下自己的情绪,轻轻推搡了他一把,道:“好不容易见你一回呢,你就知道惹我哭,早知道不来了。”
诸葛亮并不说话,用手背拭了拭我眼角的泪珠子,我转过头去,依然望着那轮弯月,周边繁星围绕,我叹息了句:“你瞧那些星星,布满苍穹,好想燃尽后要坠落的点点烟花,真好看。”
“什么是烟花?”诸葛亮发出疑问。
“烟花不是你们这个时代所有的东西。”我与他简单的解释,“但它很美,只会在漆黑的夜空中绽放,虽然只停留一瞬间,但能让人永远铭记。”
“就如同你。”我说。
“大汉丞相,诸葛亮。”我道:“数百年的分崩离析,数百年的黑暗乱世。因为你的出现,也变得不那么一样了。你的绽放虽然仅限于这个时代,这一瞬间,但你的故事,你的精神,将会永远流传于后世,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他们以你为前行的榜样,直到一千八百年后,更多更多年后,永远不会断绝。”
我郑重其事的说着,他笑着看我,许是觉得我又犯起了一板正经胡说八道的老毛病,于是漫不经心的问:“真的么?”
我说:“真的。”
“那,是亮的荣幸了。”他淡淡笑道。
作者有话要说:
この夜が 続いて欲しかった
「あと何度君と同じ花火を
見られるかな」って
“愿今夜永不结束
还能与你一起看几次
同样的烟花呢”
——《打上花火》
最近真的超迷这首歌。
谢谢看文的小伙伴,谢谢你们的喜欢。今天中元节,略觉伤感。
大家早点休息。
第92章 密语
第二天清晨,如往常一样,诸葛亮很早就起来了。我躺在塌上翻个身,迷迷糊糊伸手去摸边上,除了一床被褥,空空如也。只有一缕熟悉的香料味还萦绕其间。
我揉揉眼坐起身来,脑海中还在回放昨夜于原壄上的景象,一会少女心砰砰跳,一会又难受得不行。因为想起他说要回隆中的话,而这或许是个比北伐还要更难以实现的梦想。
我拿着篦子和铜镜来到他身前时,他正认真的看着手里的公文。我凑上去同他说:“喂,梳个头吗?免费做造型哦。”
好久没给诸葛亮梳头了,手法好似也有些生疏。将他随意挽着的长发散下来,轻轻抚摸着,回想头一次与他梳头,那时候他的头发虽有白发掺杂,但到底没有今日这样多。
我轻轻篦了点头油,轻柔的梳着,诸葛亮并不说话,只仔细的阅看公文并给予批示。我跪坐在他身后,瞧他那一笔一笔,苍劲有力,隶书带着长长的尾巴,隽秀好看。我将他的头发尽数盘扎至头顶,看他的白发越发多了,忍不住在心里道:“若是在现代,我非得给你好好染一染不可。”
玉冠轻轻覆在上边,再用一根晶莹透亮的玉簪挽住,我拍拍手道:“大功告成!”
话音一落,篦子却不小心掉落在案边。我俯身下去捡,抬头见他案上的公文奏疏有些凌乱,便顺手与他收拾着。
“这是从成都来的……”
“这是汉中的……”
我一边帮他分好类,一边放置,看最底下还压着一本,伸手拿来,见上面写着“江州李严”,我不由冷哼了句,扔到一旁。
想了想,又捡了回来,还没来得及等诸葛亮有所反应,我便翻开看了起来。
这个李严,又动了什么稀奇古怪的想法,竟在疏文中向诸葛亮提到“司马懿等开府辟召”,借司马懿之事来向诸葛亮要求自己也要开府治事。不说这次,先前李严就曾在第一次北伐时提出“求以五郡为巴州刺史”想私筑城防,好做他的“一城之主”,被诸葛亮拒绝得明明白白后,值第一次北伐失败,又来信挑唆诸葛亮加九锡,进位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