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与诸葛亮的最后八年(189)

作者: 江东阿玥 阅读记录

“……莫要这样看我。”

诸葛亮轻咳一声。

我反应过来,眨了眨眼睛,然后低着头。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怕自己一张口,情绪控制不住,会哇哇地哭出来。

我不想让他听到哭声,戚戚然然的,我讨厌,他亦不喜欢。

可他接下来却说了句让我不得不泪崩的话。

“若是哪天亮不在了,你该如何呢?”

他轻轻叹着气。

听到他说完这句,我忽然转身撒开两腿,掀开门帘跑了出去,把诸葛亮丢在营帐中,一个人躲到空旷无人处,失声痛哭起来。

这一刻谁都不能阻止我哭,我一定要哭出来,这份锥心之痛,必须要得到宣泄,不然我可能会先死掉。

可惜未免“动摇军心”,我还是不能哭得太大声。哑着嗓子哭,只会让人越来越压抑。

我哭到了夕阳落山。

彻底不见。

回来的时候,我端了个小碗。里面是个圆圆的小月饼。

走到门口时,我努力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深呼吸,然后进去。到了他身畔,将盘子放置在案上,见诸葛亮又开始写些什么。

“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我念出这小段文字,诸葛亮正写着落款,并未抬头。

他时而笔都有些拿不稳。

这是一封家书,寄给诸葛瑾的。

“来日,阿瞻恐怕还要多多受大哥的教导。”诸葛亮漫不经心的说。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他……是在交代后事了吗?

我心里忽地又被猛刺了一下,以至于那端盘的手都开始颤抖。诸葛亮写完,终于抬起头来看我。

我对他勉强的笑了一下。

“怎么了?”诸葛亮说,“笑得比哭还难看。”

我只好赶紧放下盘子,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与他道:“今日仲秋,平民家里都会做些月饼来吃,如今我们虽然远征在外,亦可效仿,算作团圆了。只是军中食材与工具不是那么齐备,只做了最简单的样式与口味,你尝尝。”

我说着,将盘推到诸葛亮面前。

诸葛亮拿起,轻轻咬了一口。

他的动作略显迟钝而轻缓,已经不复当年的敏捷了。

“芝麻的?”诸葛亮问。

“是。”我点点头,答。

“以往在隆中的时候,每一年仲秋与诸君赏月时,都能吃到这个味道。”诸葛亮脸上忽然展现出几分难得的愉悦。

“味道如何?”我问他,道:“我可是花了好一番功夫才做成。”

“既是你做的,勉强及格罢。”诸葛亮又故作深沉,调侃起来。

原本气氛轻松了些,这时候他猛地咳嗽了两声,用帕子擦了擦嘴角,趁我不注意,藏到了身后。

其实我都瞥到了,那浅色的帕子上漫过的一丝殷红。

我只配合他,假装不知。

“既是仲秋了,推亮出去看看。”

诸葛亮吃完晚饭,道。

他已经吃不了多少东西,月饼这样的食物,也只是简单的尝尝味道。我起身收拾了,将他平日里常坐的那辆小车推过来,扶他坐了上去。

今夜的月又圆又亮,高高的悬在九天之上,散发着冷冷清光。北征在外,看到这轮月亮,只会徒增伤感。

诸葛亮却并没有看月亮的意思,只是让我推着他四处走走。

汉军的士兵们依旧伫立在各个边防角落,不敢懈怠丝毫,见到他们的丞相来了,纷纷挺直身板,肃穆以待。月光映在他们的甲胄上,竟有一瞬间的璀璨生辉,光彩夺目。

这些甲胄,与诸葛亮的丞相服一样好看。

“诸位将士,劳你们仲秋之夜还随亮北征在外,不得还家,实在辛苦。”

诸葛亮说着,远近的军士们都逐渐靠近前来。

“丞相言重!”他们抱拳朝诸葛亮简单行礼,又道:“我等追随丞相,万死不辞!”

诸葛亮看着逐渐聚拢于身前的他们,嘴角挤出一丝快慰的笑,继而道:“先帝复汉未成而中道崩逝,十数年来,亮深知大业艰难。若非诸位将士肯不避汤火,忘身相随,只怕这五出祁山之事,亦可望不可即。蒙诸位扶汉之心、至诚之义,亮不胜感激。”

“值此月夜,还请诸位受亮一拜。”

诸葛亮说完这句,众将士皆惊。

诸葛亮并不在意他们震惊的神色。他颤巍巍的站起身来,我原要去搀扶,被他示意停下。他努力挺直了身子,颤抖着从鹤氅中伸出两手,手指并拢,双手合抱,拱手高举,自上而下、庄严且正式的向众人躬身行了个长揖礼。

“丞相!”

众人惊呼,纷纷右膝跪地,抱拳低头还礼。

“克复中原……还要依靠诸位了。”

月光下的诸葛亮,老态龙钟,行的那一礼也仿佛耗费了他绝大部分气力,此时的他气息虽弱,却仍坚持一字一句,掷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