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与诸葛亮的最后八年(206)

作者: 江东阿玥 阅读记录

罢了。诸葛亮啊,你看到了么,你的子孙,都不负你之志向。三十年过去,他们的心从未变过。

“去了绵竹一定要听你父亲的话,这是你第一回上战场,万事都不可大意。”我絮絮交代着诸葛尚,将玄色的披风披上他的肩头。阳光爽朗的少年披上这玄色的披风,忽然一下变得沉稳庄重起来。

“知道啦,祖母。等我回来,下个生日,还要吃你亲手给我做的长寿面哩!”诸葛尚洪亮的嗓音,一直回荡在黄昏里。

景耀六年,初冬。

马上要下雪了,一片阴沉。早起的某一日里,我正在梳头。秋冬时节,总是容易掉许多头发,如今我的发丝里,只剩一片霜白。

“夫人!老夫人!”

下人们惊慌的尖叫着,几乎是涌了进来,蓝玉皱了皱眉头,斥责道:“慌慌张张,成何体统。”

“老夫人!”下人们此时什么也顾不得,失措的跪下痛哭道:“绵竹失守,大人与大公子都……都……以身殉国了!”

听到那四个字,我拿篦子的手颤抖了一下,继而又将它握得紧紧的。紧紧的。

“老夫人,节哀啊!”

“知道了。”我看了他们一眼,“下去吧。”

众人退下后,我独自望了望窗外的天光,一如既往的黯淡。

“要下雪了吧。”我问蓝玉。

“夫人……”她小心翼翼的回答,甚至比我先有了啜泣声。

“丞相的琴呢?”我问。

蓝玉将鸢尾琴抱了上来。

这么多年过去,每当寂寞无法排解之时,我总是拿出鸢尾琴来,哪怕不弹,只是将它放置案上,静静坐着,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个人正在对面如同以往一般与我对坐。

明明没有琴声,却能听到琴声。

“诸葛亮。”我嘴中喃喃:“他们去见你了……带着荣光。你接到他们了么……”

北风呼啸。

绵竹失守,大势已去。消息传来,无论官员百姓,道路左右,无不听闻嚎哭泣涕之声。

我走在熟悉的路上,不知不觉到了蜀宫门外,官员来来往往,都是一脸衰败苦痛之相。站在宫宇外面,打量着这高墙,想起过去诸葛亮进宫奏事,常常入夜才回来。那时候我亮着灯笼等他,他回来时总是略带疲惫。

大汉一亡,这里又会如何呢?

正散漫的回想着,混乱中听到有人喧嚣:“黄皓无耻小人,奸险之徒!都是尔等操弄威柄,才至今日覆国之祸!我等为大汉臣子,有何面目去见先帝啊!”

说罢,就要拿头往墙上撞去。

“承祚不可!”来往官员看到,急忙把他拉了下来。

我走上前去,见一片混乱,见那人不过三十岁的年纪,被众人劝下来,瘫在地上号咷哭泣,场面着实令人感伤。

“承祚。”

直到他的哭声逐渐小了下来,我与他道:“陈承祚。你是陈寿?”

“你认得我?”平静下来后,陈寿问我。

“那时你与思远共事,来府上时,见过一两回。”我道。

“原来是老夫人。”陈寿听了,站起来就要行礼。

“那时候常听思远提到你。说你文笔精妙,爱读《史记》与《汉书》。”我道。

“微末伎俩,实在不足挂齿。”陈寿摇头叹息,“如今国破家亡,寿不能为国家效力,实在无颜苟活。”

“并非如此。”我摇头,不赞同他的话,“每一国都有它曾经的荣辱兴衰,除却大汉,魏国、吴国也一样。今日覆国,既有天命,亦仰人为。你既能下笔成章,又文采斐然,为何不把这些故事都记录下来,供后世流传参考呢。譬如今日你以为黄皓酿祸,那么后世见了你所记录的,便会以此为鉴,避免重蹈覆辙。”

我见陈寿陷入深思,只最后与他道:“记住,你会是一个好史官。”

——————————

咸阳门的城墙上,寒风凛冽,异常寒冷。

到处是哭声。我知道要不了多久,魏军就会从咸阳门进来,达到成都,大汉最核心的地方。

刘禅将会如何?与我无关,我也并不关心。

让我感到痛心疾首的,是那些远赴征战,不再回来的人。建兴六年到建兴十二年,七八年的时间里,诸葛亮数次从这里出发,踏上北伐征途,最后飘逝在了远方的秋夜。

听过蝉时雨这个词吗?

将众蝉齐声鸣叫比成落雨,蝉们将剩余的生命似烈火一般燃烧,发出最后的怒鸣。

说的就是他们。为季汉献出自己的每一个人。如果没有他们,季汉作为仅有的一州,三国中版图人口最少的一国,断然撑不了如此长久。

恍然一梦啊。

我站在城墙抱琴远眺,苍茫的大地上,到处弥漫着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