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葛亮的最后八年(26)
诸葛亮瞧我说的笃定,只问我,“你有什么看法?”
我心里对费祎小小鄙视了一下,将酒壶放好,整了整脏兮兮的衣袖,说,“我认为自古英雄不乏‘不打不相识’者,其实这世上许多矛盾的解决都在‘打’这个字上,最简单的方法莫不是让二者真真正正的打一场。”
“放肆。”费祎说,“那杨仪是个文臣,怎经得魏延的打?”
“那就是了。”我点点头,说,“若是这样,只会有一个结果——不是哪日魏延提刀砍死杨仪,就是早晚杨仪要被魏延恐吓致死。”
“因此,”我顿了顿,说,“既不能打,那么只剩丞相所谓的‘劝和’之法,此法该是最行之有效的。”
“废话。”费祎说。
“只是仅仅作为第三者用言语宽慰,或以丞相,以上级之姿大约还是不够的,或者说,不能很好的解除双方内心根深蒂固的疙瘩。”
“你的意思是?”费祎说。
“要让二人真正握手言和,还得靠他们自己。”我言简意赅。
“你有办法?”诸葛亮问。
“既然打无用,劝和亦无用,不如试试有没有能让两人必须团结做一件事的法子。”我说,“并且应该在愉快轻松的氛围内进行,这样有利于舒缓紧张情绪。”
我说得摇头晃脑,看似很有道理,其实自己也不知道在说些啥,最后我终于把他们引入了正题——
“你们有没有听过一种需要合作的棋牌游戏?”
“它叫——”
“斗地主。”
六眼懵逼。
虽然我知道一定是这样的结果。
“唉。”我叹了口气,“各位稍安勿躁,我可以解释给大家听。”
接下来省略一万字赘述。
“总之,这是一个需要懂得相互配合的高智商游戏,我认为可以一试。”我说。
费祎又提出了反对意见,“杨仪现在连门都不愿出,哪里还敢来同魏延棋牌游乐?”
“这还不简单,丞相下帖子请呗。”我说。
“若是中途二人又起争执,如何是好?”蒋琬问。
“他俩若平时如何厮杀都不要紧,”我说,“可将他们请入丞相府,魏延定不敢公然恐吓杀人。”
逼逼叨半天,诸葛亮丢出一句,“行了。容亮再考虑。”
之后几人又说了些题外话,一顿饭不知不觉吃了一个半近两个时辰,我在一旁打了个大大的哈欠,才听到蒋琬和费祎要告退的声音。
我将二人送到门外,已近亥时,外边已经黑漆漆一片,蒋琬和费祎还在絮絮说着什么,二人越走越远,我看着他们的背影渐渐融进暗夜里,不由也遐思起来,这二人的名字,其实早该熟悉,为何如今才想到?
蒋琬,费祎,董允。后面两位,都是在初中时就背过的《出师表》中就出现过,他们后来都怎样了呢?是不是也成为了大汉的中坚砥柱?平日里不好好学习,终于知道知识的重要性了,可是,已经晚了。
返回时,我转头看到一个女子的身影,其实我是认得她的。
“素秋姐姐。”我见到她,十分有礼貌的行了个礼。
这个叫“素秋”的,年纪不过三十出头,身姿也算曼妙,脸上不曾画什么厚重的妆容,一副寡淡恬静的样子,我回忆起那日茶房与蓝玉的事,心中对她多了几分芥蒂。倒是素秋见到我时,眼中忽然浮现出一丝惊讶,却不过持续了几秒,立马又平静了下去。
点点头,便离开了。
等我回到诸葛亮的住所,见他一人静静坐在偌大的屋内,右肘抵着案桌,手撑着头,眼睛眯着,好像已经累得睡了过去。
忽的心中有些心疼。
一国之相,整日的用心操劳,还要为官员们争斗不和的琐事费心劳力,若我能、哪怕只是为他分担一点点?或许都可以让他多休息一会儿吧。
想了想,还是取了一件裘衣轻轻披在他身上。
刚要离开,又听得他说了一句,“魏延与杨仪之事,权且交由你一试吧。”
作者有话要说:
慢慢更。
第21章 魏延杨仪
过了几日,正是个风清日丽的好日子,又遇上官员们五日一休,我准备两副扑克牌,一副备用,还让人帮忙在花园亭子里修了个以前公园老头们打牌常爱用的小圆石桌和几张小石凳。(别问我怎么做到的,诸葛亮同意了啥事都好干。)
一切准备就绪,我还嬉皮笑脸的同诸葛亮说,“这事若办的好,你不如也让我做个长史得了。”
看诸葛亮一脸嫌弃,我又说,“至少《韩非子》、《六韬》不用再抄了吧?”
诸葛亮想起什么似的,“你不说,我还差点忘记了。”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