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我是个洗白工
一开始的讨论还是平静的探讨秦时是谁,秦时的男低音谁听过,秦时能不能胜任这个角色。
到后面,已经开始歪楼到,秦时背后到底有没有人,以及国内有哪些唱得好的男低音,能唱美声的有多少,能唱通俗的有多少。
一圈扒下来,不少人有些绝望,美声男低音还能找到几个,还有两个已经算是跻身国际,但是通俗流行圈内,男低音简直少到绝望,一方面是国内实在是很少有适合男低音演唱的歌曲,大部分听众对于歌曲的欣赏层面还停留在,唱的越大声,调越高就越兴奋的阶段。
男低音演唱效果又以现场最佳,如果不是现场,那就又对设备有要求,一般的耳机和扩音设备,经常会吞掉男低音的声部。
种种因素制约,每次盘点通俗男低音的时候,依然还是那几个老一辈的歌手来来回回拿出来回味。
很多人这才意识到,已经很久没有新的歌手出炉了……
在外行人丝毫未察,内行人翘首以盼多日后,《雪山》第一轮演出开始了。
幕布拉开,晦暗不明却精致非常的布景,诡妙多变的舞美,第一句开口高昂到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的嘹亮歌声,一切的一切,都向剧迷们展示着这部剧的诚意。
很显然,观众们很买账。
刚入场时�O�O�@�@的讨论声在幕布拉开后的下一秒,全然消失。
高昂的男高音在最后一句结束前,最后一个尾音消失前,被众人猜测许久的男低音顺势而起。
高昂的男高音缓缓低下去,中间配合了男中的和音,男低音的出现几乎是画龙点睛一般的存在,稳稳地将男高音拖住,将他送下去。
剧院的声场效果极好,本身男高音的时候,就已经能感觉到地板和坐着的椅子都在颤。
等到男低音一出现,真的是连脚底都能感觉到声压造成的影响。
不少人只感觉到后脑勺一懵,下一秒只感觉天灵盖都被人灌输了什么一般,浑身不由得一抖。
哪怕是深知看剧规矩的老观众们,也不由得发出一声惊呼,很短暂,几乎是半秒的功夫,很快就像是怕影响演出一般被人咽了下去。
舞台上的演员没有被台下人的反映影响,醇厚的歌声从那个穿着黑色斗篷的人口中慢慢发出。
低吟的歌声似乎要低到尘埃里,却又实实在在砸在了每一个观众的心上。
连原本男高音带来的热烈的氛围都几乎被消弭。
却恰恰好戳中了老剧迷的点。
更何况,凡是清楚这部剧的老观众们,都清楚,这段低吟只是简单的开始,很快就会进入更美妙的唱段。
果然,不过一分钟,随着背后舞美背景的变化,台上的演员将始终笼罩在他头上的斗篷帽子摘下,露出画了诡异花纹的脸颊,这是敲钟人的象征。
《雪山》最令人叫绝的就是二重唱和男低音独唱。
二重唱刚开始,坐在前排的各个前辈专家们就有些被震到,几个前辈纷纷对着周围的同行们询问,里面有不少是看过之前的试演的,原本以为距离那次试演才不过两多月,再怎么进步,也就那样。
却没想到,仅仅间隔两个月,秦时的唱功,表演,舞蹈,共鸣都进步了不止一个阶梯。
连这些看惯了国外那些大型专业演出的评论家们都不由得纷纷点头,哪怕他们平时将国内音乐剧和歌剧演员批判地仿佛是一文不值,但是真的国内出了个年轻的有希望可以闯进国际的演员的时候,这些人就又完全是另一个态度了。
多少年了,国内的男低音没有这样天然无修饰的音色出现。
整整一小时四十分钟,在很多人完全不关注的人民大剧院,掌声,叫好声,哭声,还有感叹声汇聚一团,将这场浓缩了很多人很多时间的演出烘托得更加热烈。
当晚,之前各种质疑的帖子下面,就出现了最新回复:“先晒票根,然后开麦,真的,谁听谁知道,绝了!”
“真香了……”
“你们绝想不到,我昨晚回去的车上睡着,做梦梦见他在我耳边唱西班牙小曲,awsl!老公,我对不起你!”
“这种低音唱小曲是认真的撩人!亲测,发你们一个视频感受一下!”
很快,不知道从哪里扒来的秦时唱民谣小曲的短视频疯传开来。
各种repo反馈也随之传播开来。
《雪山》本身的受众就多,对一代敲钟人念念不忘的很多观众现在都已经结婚生子,有些甚至是祖父辈的年纪,这样的观众对于实力更加追捧。
而在这些人都不怎么混的微博,不少人却因为一个热搜“提神醒脑的声音”吵翻了天。
热搜下是一个短视频,灯光晦暗的场馆内,男低音伴随着管弦乐,就像是炙热夏日里的一道凉风,评论区一个仅仅四个字的简单评论被顶到了最上面:“提神醒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