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穿越七零年代(1086)
俩人对于这次出行,也没少做了准备,对几个游玩的城市,做了详尽的了解。和随行人员一起,探讨制定旅行线路和景点。
悠悠姥姥和朝霞胜男两位舅妈,聊的都是生意经,志斌姥姥虽然插不上话,可她还是认真的听着,看着闺女侃侃而谈,她满脸都是笑意。
一路上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吃吃喝喝,走走停停,也不觉得路途疲劳,很快就到了中午十二点。
正好走到个地级的大城市,直接去了第一招待所,小李拿着震宇公司的介绍信,先去开了午休房,俩人一个房间。进房间简单的梳洗过后,就去餐厅吃饭。
要了一笼大包子,每人一碗鸡蛋肉丝面,简单的吃过午饭,把车上的保温桶装满开水,赶紧回房间休息,下午三点准时出发。
悠悠和智慧姐一个房间,悠悠妈带着智茹住,胜男带着智莉和志新俩人住,总共开了十一个双人间。
服务员看着一行人窃窃私语:“这合资的公司就是有钱,出发还专门开房间午休。”
一行人吃饱喝足睡足了,上路也有精神。进入南方地界,路旁的景色和北方不同,就连农作物都大不一样,以水稻和桑田为主。
山多水也多,江南鱼米之乡的特色,一览无余。
孩子们透过车窗,看着路旁的景色,不时的发现新奇的地方。
“看,黑色的牛,骑牛的牧童。”
迪迪小时候,偷着骑生产队里的黄牛,差点受伤,至今对黄牛有恐惧感,现在看到骑牛的牧童,就剩下羡慕了。
“快看那里,有只带棚的小船。”
南方太阳特别的毒,在船上扎个棚子很正常。韩屯位于黄河滩区,船孩子们都见过,可家里的船上从来不扎棚子。
对于桑田孩子们更加的感到新奇,志斌姥爷给孩子们普及了植桑养蚕的知识后,志斌恍然大悟的说:“总算是明白沧海桑田中的桑田,是什么样了。”
第851章 照相不
桑田都种植在山坡上,虽然不算高,可想对于水田来说,高低区别非常的明显。
志新摇头晃脑的说:“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指的就是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也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昊昊称赞他:“说的对极了!”
艾婉莹若有所悟的说:“别说孩子们了,我也跟着长见识,看来以后有时间了,就得带孩子们到处走走。”
悠悠心想:“妈唉,出来走走可不光是有时间就行,还得有大团结才行。现在人们的温饱问题刚刚解决,有条件到处走走的可不多。”
晚上六点的时候,一座高大雄伟的大桥映入眼帘,坐在前面的志斌姥爷激动的喊道:“南京长江大桥!”
桥上的车辆不算多,汽车在大桥的正中间,靠路边停了下来,昊昊打开车门,率先跳了下去,志亮在车上,俩人合作,先把四位老人扶了下去。
孩子们下车后,赶紧跨过护栏,走到人行道上。大桥两侧的人行道上,游人可真不少,不过大部分集中在东侧的人行道上,这边比较适合照相。人行道上,脖子上挂着照相招牌的,就有十几个人。
下午六点的光线,正适合照相,人们倚在大桥的栏杆上,对着夕阳,面带舒心的笑容,随着快门的响声,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看到车上下来这么多的人,附近照相的都围了上来,纷纷揽客:“照相不,三元一张,立等可取。”
等看到后面悠悠她们脖子上的照相机时,几个人立马撤了。
自家人不仅带着照相机,还带着录像机,照相的撤了,周围的群众也自动的往外撤,不过也没离开太远,停在几米外,好奇的观望。他们好多人没见过录像机,对陌生的事物有着天生的抗拒。
这次有随行人员,全家照了不少合影,把几个相机里的胶卷拍光了,才算停了下来。
周围的群众看的咋舌,纷纷的议论:“这伙人可真有钱,照这么多的照片,得多少钱啊!”
志斌姥爷比其他人都兴奋,他说:“以前教学生《南京长江大桥》这篇课文,只是看着图片教学,现在亲临其境,感觉更加的震撼。”
他老人家为了教学,对这座大桥可没少费工夫,收集了好多和大桥有关的资料,今天现场教学,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语文课。
南京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在中国桥梁史乃至世界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成就,中国桥梁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有“争气桥”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