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穿越七零年代(570)
大家穿的皮鞋,都是在华侨商店买的外国名牌,女式的皮鞋是软皮半高跟鞋,悠悠穿的是软皮的靴子。
舅姥娘穿上走了一圈,笑呵呵的说:“外国的月亮比咱们的圆不圆我不知道,反正外国的皮鞋比咱们的穿着舒服。
我还怕穿上皮鞋走路别扭,这外国的皮鞋,比咱做的布鞋还得劲。”
舅姥爷说她:“你啊,这胆子是越来越大,要是头两年说这话,保证给你扣个崇洋媚外的大帽子。”
悠悠纠正他的说法:“舅姥爷,现在可不行扣帽子了,现在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月亮还是外国的圆。凡是和外国粘上关系的,都是好的。”
姥爷听了直摇头:“这忽左忽右的,真让人拿不准。不过这两年总算是越来越好了,可千万别再变了。”
给刘冉家的礼物,装在两个红色的皮箱里,这可是真正的皮箱,在华侨商店买的真皮手提箱。
爱民舅舅和爸爸分别开着一辆吉普车,加上老首长带来的,一共三辆吉普车。
刘冉家也住四合院,在皇城的西北部。估计这一片的四合院,住的都是关键人物,胡同口就有站岗的,刘冉的家门口也有人站岗。要不是有老首长带着,悠悠他们连胡同也进不来。
刘冉家在京都的人,今天估计都来了,刘冉的父母带着家里人,都出来迎接。
刘冉家的人个子都高,看着一片的绿军装,还真是挺震撼的。
刘冉的爷爷和奶奶也迎出了屋门,两位老人七十多岁的高龄,精神矍铄,身体健康。
老将军老远就笑着打招呼:“欢迎欢迎,早就盼着你们进京,今天总算是见上了。”
刘冉的奶奶拉着姥姥的手,笑着打招呼:“艾夫人,自打听小冉说起您,我就想着啥时候能见一面,谁料到咱们成亲家了。”
刘冉的母亲,拉着舅姥娘的手,和她并排走在老人的后面。刘冉的弟弟,把悠悠爸和爱民舅舅手里的皮箱,接了过去。
老首长给大家相互做了介绍,刘冉家老少加一起,一共42口人。今天在来这里的,就有27口。
刘冉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上面8个哥哥,下面8个弟弟,她在中间。上面的哥哥已经有6个结婚了,下辈的孩子就生了10个,也全部是男孩子。
所以说,刘冉是他们家里,老少三辈中,唯一的女孩子。她在家里的地位,可想而知。
悠悠在心里,默默为爱民舅舅点蜡,这要是得罪了刘冉舅妈,这一大群娘家人兄弟,一人一拳,也得把爱民舅舅给修理惨了。
不过听老首长介绍,刘冉的四个叔叔,解放战争中牺牲了一个。这次的南疆保卫战,刘冉又失去了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
悠悠看着眼前的老人,肃然起敬。这才是国家的支柱和栋梁,解放战争期间,牺牲在所难免。可是到了现在,特别是他们这样的家庭,还牺牲两个子孙,可真是高风亮节。
刘冉的父母是家里的老大,和老人住在一起,刘冉的二哥一家也住在这里。
进了院子,男同志在二进的厅堂里喝茶,刘冉的奶奶带着妇女去了刘冉父母住的后院。
姥姥把带来的皮箱打开,拿出了给大家的礼物,先让刘冉把零食给了孩子们。
孩子们看到包装精美的零食,全都开心的吃起来。刘冉的五婶看着食品的包装,惊讶的说:“这些零食都是在华侨商店买的,亲家,您们真是太客气了,小孩子家家的,花这冤枉钱干啥。”
第443章 置办
当她们看到舅姥娘带来的礼物,简直是惊呆了。特别是在看到舅姥娘和姥姥妈妈她们,给刘冉准备的首饰后,她们更是震惊。
刘冉的奶奶说:“艾夫人,我知道你们看重冉冉,可也不能这么破费。爱民弟兄四个,你们不能把家底都给了小儿子。”
舅姥娘笑着解释:“婶子,您老放心吧,我啊,不偏不倚,每个儿媳都给买了。爱民他三个哥哥结婚时,家里困难,谁都没有首饰。
再说了,那时候就是有钱,想买也没地方买去。这次来京,我趁着冉冉他们订婚的机会,她妯娌四个每人两套。
婶子,我也没出过门,对京都的情况不清楚,弄不明白京都办喜事该准备哪些。
俺秀芹妹子,离开京都也十五六年了,对现在的情况也不清楚。
您们啊,多提醒着俺,咱得把俩孩子的婚事办好了,不能让冉冉受委屈。别让孩子因为找个农村的对象,就被人瞧不起。
您们也别给俺省钱,以后咱就是一家人了,俺也不瞒您们,对俺们来说,只要是花钱能办成的事,它就不是个事。”
刘冉的二嫂惊讶的问道:“婶子,光是这些首饰,就得二万多,您们村里的收入可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