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说,傅太师一面看了眼孙睿。
他特特在这个当口过来,亦是有他的想法的。
孙睿眼看着要被立为太子,此刻有人发难,不管背后是孙祈还是孙宣,亦或是别的与孙睿有仇的人,这都不奇怪。
可其中几分真、几分假,首先要弄明白。
若孙睿并无大错,傅太师以为还是该保一保他,如今局面,早立太子是好事,不能叫莫须有的罪名给耽搁了朝事。
若孙睿真的犯糊涂,且这糊涂犯得留一堆小辫子,那就该重新考量。
孙睿也是年轻,一时糊涂、做事不够周密,这些不要紧,他们几个老家伙拧着规整着,过些年会越发长进。
怕就怕,不是一时糊涂,孙睿偏执着一条路走到黑,那般性情,即便这位是皇子之中资质最好的,他们也不敢叫他为太子、为天子。
劝不得、又拉不住的天子,是最可怕的。
总不能他们三个老家伙,一只脚都在棺材里了,还要在朝堂上拿撞柱子逼皇帝妥协吧?
指不定撞了一地鲜血,偏执的人都拽不回来。
圣上听了傅太师的话,垂着眼看孙睿:“你说,你知情与否、参与与否?”
孙睿欲言又止。
他并非不能置身事外。
他可以把所有的事儿推出去,反正赵方史这枚棋子已经没有用了,不如让对方最后发挥下余热,顶下狐假虎威的罪名。
只要不是铁证,以他皇子身份,还能跟个当官的一样,为了明州这点贪墨案子而被贬谪不成?
认与不认,他还是文英殿里的三皇子。
那太子之位,原就是不想要的,算起来真没有什么区别。
可刀子是亲手递的,孙睿这会儿撇清了,难道就真能取信于所有人了吗?
人心,本来就是最难猜测、也最难改变的,一旦认准了,根本不会回头。
一如他的父皇,认准了孙禛就是孙禛,前世为了让孙禛登基,不惜拿他当靶子,不惜削了好几位有功有能之人的权,甚至困死蒋慕渊。
今生,为了孙禛,父皇又设文英殿,寄望于他和孙祈、孙宣挣破脑袋,给孙禛让路。
那便认下吧……
棋子废了,功效还是不能少的。
“儿臣知情,”孙睿双手握拳,抵着地面,声音略有些颤,“儿臣有罪。”
“你听听!”圣上转头对傅太师道,“朕可没有冤他!”
傅太师暗暗叹息,只能继续问孙睿:“殿下,依你之见,如何处置赵方史,赵侧妃那儿……”
“明州状况,一切由都察院定夺,”孙睿道,“赵氏只是妇人,她才是被瞒在鼓里的那个,赵方史贪墨,与她没有干系……”
圣上越听越气,摆手道:“退出去吧!朕与傅爱卿商议政务,你去看看你母妃,然后回府思过!什么时候处置完了,什么时候再出来!”
孙睿磕了头,起身时,膝盖极其不适,他皱眉忍下了,一步步退了出去。
第974章 缓兵之计
傅太师目送着孙睿出去。
孙睿看着极其不舒服,却又顶着一股气,不肯在姿态上露出端倪来。
除了最初的那一步,之后的每一步,他走得沉稳,透着皇家子弟的矜贵气。
傅太师心里长长叹了一口气。
他知道这样很难,他们这样上了年纪的,虽然也会在人前尽力端着,但偶尔吃不消露出些老态来,旁人也不会说什么。
可孙睿不行,这位殿下骨子里骄傲着呢。
偏就是这种骄傲,让傅太师这样的老头子有些心疼。
只是,傅太师暗悄悄瞄圣上的时候,他在这位父亲身上没有寻到一点点心疼的痕迹。
圣上甚至没有看孙睿,他坐在椅子上,胳膊撑着扶手,以拳抵下颚,一脸严肃,一副气闷模样。
他气了好一会儿,才抬起眼皮子,冷声与傅太师道:“这么多年,朕最宠的儿子就是他!”
傅太师嘴上忙应了一声:“是。”
圣上见他反应平淡,又继续道:“赵方史糊涂,他跟着糊涂!刚刚说的那叫什么话!他好好认错,撇清和赵家的关系,不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吗?为了一个同知,他掺合个什么劲儿!”
傅太师垂着手,心里默默想,三殿下哪里是跟着赵方史糊涂,分明是儿子肖父!
圣上偏宠虞贵妃、宠得皇太后频频出话都毫不改变,孙睿这会儿要护赵侧妃,不就是一脉相承嘛!
话说回来,壁虎断尾的自保并不是坏事,无论是帝王还是臣子,人生在世,总有不得不面对破釜沉舟、需要做取舍的时候,但若是个一出状况就立刻撇清的,则显得冷血冷情了些。
以傅太师来看,情重到不顾大局的不行,冷情得说断就断的也不行,这事儿要看一个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