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少动荡,民心更不能因皇权争斗而滑向混乱的一方。
不得不说,太皇太后能说出这么一番话,是下了大决心的。
曹太保先开了口:“您的意思是,小王爷?”
先帝南下之时,不止是皇子皇孙,宗亲都带走了,满京城的,占了皇室止血还姓孙的男丁,就只有半途悄悄跑回来的孙恪。
“不,”太皇太后坐直了背,慎重道,“阿渊,哀家要把天下托付给阿渊。”
话音一落,两人具是一怔。
废孙祈、扶其他血脉登位已经是不容易的事儿了,他们也没有想到,太皇太后的决心是这么大。
蒋慕渊是皇亲不假,但他姓蒋不姓孙,这都改朝换代了。
一步差池,不说蒋氏一门千古骂名,太皇太后这样主张蒋慕渊夺位的人,都是名声尽毁。
“您……”曹太保的声音和手都在发抖,“小公爷的确是有能力的人,可太皇太后,您确定吗?这比您扶个奶娃娃上去垂帘听政都难呐!”
“若是还能听二三十年的政,哀家就真去了!”太皇太后深吸了一口气,道,“朝野内外要骂就骂,哀家不怕骂!骂哀家一人,能稳住江山太平,挨骂值得!
可哀家没有那么长的命了,你们也是,我们都是前后脚要走的人,到时候,挨骂的是谁?”
太皇太后顿了顿,把今日与孙恪的对话都转述给他们听。
“恪儿说的,其实也是哀家不得不慎重的,”太皇太后苦笑,“你们也没有想到,祐哥儿抓周时,竟会多出来一块玉玺,而他一抓就抓到了。
等我们几个走了,阿渊辅政,祐哥儿会怎么样,我们都知道的。”
两人沉默。
他们先前并不清楚当日发生了什么,但前几天文英殿里,一众人还在谈论祐哥儿抓周,抓完了却是谁都不提一个字,大伙儿都暗暗猜想,怕是中途出了些状况。
只是没有想到,是这么要命的状况。
“太皇太后您说要听真话,那我就说真话,”傅太师先开口,“若是太平时候,圣上跟前,即便有忠言逆耳的时候,但慢慢劝、慢慢引导,我们几个倒下之前,总能有些效果。
我们之后,还有一众忠心耿耿又有治国能力的文武臣子,能继续辅佐圣上、甚至将来再辅佐继任。
不说让这江山更上一层楼,起码能得个安稳,收成嘛!
可现在不太平了,‘慢慢’这条路眼瞅着是走不通了,我也只能另辟蹊径。
您千万别觉得,我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临到老了被您拐着去走改朝换代的路,一个不小心,不止是自己的身家性命,傅家的几代荣光都折在我手里了,您千万别这么想。
我跟曹太保、冯太傅有一点不一样,我那长孙媳妇与小公爷夫人是亲姐妹,将来啊,傅家就从几代臣子摇身一变,成了皇亲了。”
饶是太皇太后心情沉重,也被傅太师给说得连连摇头。
如此艰难的路,傅太师反过来宽慰她,同行之中有如此能信赖之人,也给了太皇太后不少信心。
曹太保冲傅太师摇了摇头:“这就要跟我们划清界限了?”
傅太师问:“那你的意思……”
曹太保垂了眼帘:“我成不了皇亲,我得再想想。”
能开玩笑,可见还能定下心来思考,太皇太后道:“太保细细想想,也请两位把哀家的意思转告给太傅。”
两人从慈心宫出来,外头的雪越发大了。
曹太保搓了搓手,道:“这是真的得变天了,走吧,去看看冯太傅。”
第1104章 惦在心里一辈子
蒋慕渊没有在顺天府等到蒋仕煜。
国公爷被公务耽搁住了,听说还要再忙上一两个时辰。
蒋慕渊本想去给父亲帮忙,行至半途,宫里急匆匆来传,说是太皇太后寻他,他便赶紧掉了头往皇城去。
慈心宫里,太皇太后正用晚膳。
一张桌子,摆了不少菜色,主食是一碗面条,从份量上,比太皇太后平时用得要多一些。
蒋慕渊坐下,等了一会儿,也不见向嬷嬷给他添碗筷,他不由微微诧异。
太皇太后是很喜欢有人陪着用膳的,哪怕讲究食不言,有人坐着一块用,尤其是那些吃饭香的,能让她老人家都多用几筷子。
往常蒋慕渊过来,只要赶上时候,太皇太后总催着他多用些。
太皇太后搁了筷子,笑了笑,道:“不是少你这口吃的,是哀家这些菜啊汤的,全是照方子调的,滋味么就那样,适合哀家这牙口和身体,你们年纪轻的,没病没痛,别跟着哀家吃。”
蒋慕渊也笑:“这一桌子都您一人用,那今儿胃口不错。”
“是得多吃两口,”太皇太后道,“哀家没做完的事儿太多了,不多吃些,怎么有力气多活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