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威武不能娶(231)

抚冬全然摸不清头脑,既然是好兴致,这么忿忿做什么呀?

顾云锦不晓得两个丫鬟的动静,等画完了放下笔,又看了看圆月,她不禁想着,蒋慕渊这会儿在看明月吗……

直到快四更了,蒋慕渊才空闲下来,抬头看了眼圆月。

他离京时没有与工部、太医院的大人们一道同行,那些大人们虽然也骑马,但到底身体底子比不了他,不能日夜赶路,十二个时辰都能在马上奔驰。

蒋慕渊一路快马加鞭,先他们一步抵达。

饶是能想象当地景象,可亲眼看到灾情,心里还是闷得沉甸甸的。

中秋的月再圆,也挡不了百姓们家破人亡的痛苦。

寒雷一手碟子、一手酒壶进来,道:“几位大人们说,这里没什么好东西了,请爷将就将就。”

蒋慕渊揉了揉眉心,看着那碟子摆着的三个月饼,哼笑了声:“他们还有心思捣鼓这个?罢了,都一道分一点吧,也算是过了节了。”

说完,蒋慕渊拗了半个,靠窗抬头看圆月。

顾云锦应过他,回去之后与他说月亮,不晓得她今日看到的月宫是什么模样的,也不知道她今日尝的月饼又是什么馅儿的。

应该掺了不少糖,甜滋滋的吧……

第174章 挑事

八月二十一那天傍晚,下了一场秋雨,雨势颇大,一扫夏日余下来的暑气,一下子就凉爽起来。

翌日一早,天空碧蓝,真真是秋高气爽的好天气。

纪家往徐家放小定,珍珠巷这儿早就定下不过去观礼了,但贺礼还是少不了的,由抚冬和沈嬷嬷一道给送去。

侍郎府里,魏氏一早起来,忙了个脚不沾地。

徐令意是个听话懂事的,魏氏不怕她说出不得体的话来,徐令婕虽然口无遮拦了些,但她在人前多少还拎得清,只要不点她这个炮仗,一般不会炸起来。

魏氏真正担心的还是闵老太太,以及那些来观礼的客人们。

纪家来的是纪尚书的幺女、纪致诚的小姑姑董纪氏,她丈夫是一甲出身,在翰林院里待了几年后放外做官,这几年政绩不错,听说再过几年就能调回京城了。

董纪氏有诰命在身,又是全福,她模样端正,圆脸大眼睛,笑起来就一股子亲切味道,叫人极有好感。

前回纪家女眷来相看时,董纪氏就陪着嫂嫂们来过,说话做事很是周全的一个人。

依着时辰,董纪氏笑盈盈登门,依照着规矩,说福气话,插簪,一点儿都不出错。

新打的金簪子戴到徐令意头上,魏氏飘飘荡荡的心总算是落地了,眼中含泪,强忍着才没哭出来。

杨氏安排了酒席,请宾客们落座。

魏氏这厢还没有感慨完,那厢席面上,她就听见有些不会说话的人胡乱开口了。

有一位妇人的妯娌与太常寺卿金大人府上沾亲带故的,前回王家给金安雅放小定时曾去观礼,只听她道:“当日场面要多尴尬就有多尴尬。

听说金家大姑娘一直冷着脸,就像是嫌弃王家请的全福夫人不够体面似的。

可她也不想想,她是低嫁呀,王甫安一个员外郎,能请来什么样的全福?

金二姑娘说话就更不好听了,惹得王家那全福夫人险些就撂担子不干了。

事后,王家那儿听说给那夫人塞了厚厚的红包才算完事的。

结亲结成那样,与结仇也差不多了。

要我说呢,就是王家不会做人,我们令意多好呀,他们不要,偏要去跟金家攀,活该被人看不上。”

魏氏的嘴角抽了抽。

这话听着是在夸徐令意,贬低王家和金家,可这是个有头有脑的人该说的话吗?

董纪氏还在席上坐呢,哪怕徐令意和王琅婚事告吹不是秘密,但当着纪、徐两家的面,大谈从前事情,这不是跟主人家过不去嘛!

偏那妇人没有丝毫自觉,依旧再侃侃而谈。

魏氏憋着气,怕席面上闹起来丢人,干脆与其他人说话,想把话题引开去。

她才刚开了口,那边却又讲到了顾云锦和徐氏。

“侄女儿放小定,那边也不使个人来,这礼数未免……”

魏氏实在憋不住了,冷着脸打断了对方的话,道:“一早就送了贺礼来了。”

“贺礼?”妇人轻轻笑了起来,“我还当今日来,能见见满京城都说模样好的顾姑娘呢,原来只送了礼物来。”

坐在妇人身边的老太太清了清嗓子:“这礼数上不对吧?姑太太不来,顾姑娘也不来,这要是不晓得的,还当是她们不想跟纪尚书府里做亲戚呢。”

“哪儿的话,”妇人道,“要是不想做亲戚,礼物肯定也不送了。年轻人要脸,许是之前闹得过了,下不了台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