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威武不能娶(542)

哪怕最终的结果还是病故,但起码不是死在那两个老虔婆手里,若是叫她们送走的,别说三年了,三个月都不一定活得了。

前世种种,顾云锦回忆起来,走错的路子很多,想岔的地方也很多,同样的,遗憾亦有。

换作今日的她,是断断不可能以退让换取太平的,直接动手打过去才是。

只是,如今她与那两个老虔婆没有任何交集,她也不可能无事生非去寻事,却是没想到,先动手砸过去的,会是徐令婕。

顾云锦叹息着摇了摇头。

就徐令婕那小胳膊小腿,打一拳也不痛不痒的。

早知道有这么一天,她就该拖着徐令婕与她一道蹲马步,下盘稳了,挥出去的拳头也能有些力气。

顾云锦听了一场戏,回屋里歇午觉去了。

单氏那儿也得了消息,一边惊讶,一边庆幸。

还好去年写了那么一封信来,让徐氏切莫匆忙给顾云锦定下婆家,这要是真说给了杨昔豫,添那么一家姻亲,真是头也抬不起来了。

东街上,已然是说得热闹非凡了。

谁都喜欢看热闹,嘴上吵架,哪有动了拳脚刺激?

就算是两个婆子打架,也能让人说道不休。

而且,是姻亲打架呢。

徐老太爷原是个爱出门溜达的,这两天闭门不出,只在家里生闷气。

第415章 水浑了才能摸鱼

闵老太太骂过了杨氏,又训斥徐令婕:“你去西林胡同做什么?把丑事往外头说,你脸上有光呢?闹得满城风雨!”

徐令婕憋得不行,被杨氏耳提面命了一整夜,她只能耐着性子不反驳,只听老太太训。

等从仙鹤堂里出来,徐令婕才对着墙角踹了两脚泄愤。

徐令婕想,顾云锦是对的,闵老太太就是把这流言蜚语都怪罪到了她头上。

明明,不是顾云锦传出去的。

哪怕徐令婕不去寻顾云锦,这事儿也瞒不过人。

青柳胡同里的左邻右舍,谁还是个瞎子不成?人家眼睛都发着光呢!

徐砚这几日,在衙门里走动,并没有外人想的那样糟心。

时隔一年多重回京城,刚得了圣上称赞,府里就出了那样丢人的事情。

他并不怪杨氏,妻子这些时日已经不易了,若因此事再埋怨怪罪,未免太过苛刻。

杨氏没有发现杨昔豫与画梅之间的不对劲,但他不也一样毫不知情吗?

他抓过杨昔豫的功课,在文章策论上多有指点,却亦没有看穿杨昔豫性子里的那些不足。

徐砚的官途固然是靠着杨家起步的,这些年他也尽心在回报,既然杨家如今看不上他的这点儿反哺,那如何处理岳家关系,他听杨氏的。

对错责任,徐砚理得顺。

衙门里,便是有人说道,也都是在背后,没有人会傻乎乎地到徐砚跟前指指点点,当面碰上,一样要恭恭敬敬喊一声“徐侍郎”、“徐大人”。

上峰老尚书也只是摇头叹了口气,更别说底下那些仰仗着徐砚的官员了。

况且,徐砚自己摆得正。

去年春天满城风雨、被圣上当众呵斥的丢脸日子都过来了,如今这些,还算是小场面。

徐砚一副公私分明,还不怕人议论私事的态度,更是让有些想要悄悄看戏的人也失了兴致。

看戏是为了看出丑,徐砚不出丑,那有什么好看的。

工部衙门里算得上一个风平浪静,全然没有被这事影响,这样的状况,让王甫安百思不得其解,又十分的着急。

他不希望徐砚顺风顺水,圣上赏赐送到青柳胡同时,他愁得直跺脚。

突然出了这么一个状况,王甫安以为是天赐良机,恨不能如去年一样,让流言蜚语把徐砚的势头打压下去,结果,石沉水底,听了个响就没了。

偏他这些心思是绝不能让人知道的,王甫安在外头连喝了几天闷酒。

他去了素香楼,要了个雅间,大开着窗户,听底下百姓说道徐家、杨家的事儿下酒。

越听,心里越闷。

明明市井里一日说的比一日热闹,怎么官场上,跟没有这事儿似的。

借酒消愁,自然是愁更愁。

王甫安搁下银子,起身离席,刚开了雅间的门,就遇上了要从外头进来的金老爷。

“亲家公怎么这就走了?不如与我一道喝几杯?”金老爷笑眯眯的,一看就是特特来寻王甫安的。

换作平日里,王甫安是真的不愿意与这个丢人的亲家往来,金老爷之前在京里做的那些事情,实在让人脸皮挂不住。

可这几日他正愁闷着,被金老爷半推半劝着,又重新落席。

金老爷给王甫安添了酒:“亲家公在烦些什么?”

“你来寻我,又是为了什么?”王甫安不答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