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使节一走,向威等人才各抒己见。
有骂北狄无耻之徒的,也有担心这事儿处理不好动摇军心的。
平心而论,朝廷不换回顾致沅的遗体,他们做将领的都不舒坦,何况兵士们呢。
向威与蒋慕渊道:“小公爷,不如先给他们几兄弟递个信。”
“递信是应该的,可我不认为狄人手中真的有遗体。”蒋慕渊道。
向威一愣:“为何如此想?”
蒋慕渊捻着手指,道:“他们拖太久了,两个多月,等我们就赎金扯皮完了,都要百日了,让我那几个舅哥一块来认,怕是都认不出顾将军了。
一具认不出身份的遗体,怎么可能从我们手上换得大量的粮草军资?
狄人若打算交易,就不该等到现在。”
向威拧眉,细细琢磨着蒋慕渊的话。
蒋慕渊从惊雨手中接过了茶盏,不疾不徐抿了一口,他看起来神色如常,但只有他自己才清楚,他无可奈何又痛心万分。
在顾云骞禀了消息之后,蒋慕渊就和顾家兄弟商议过应对方法。
其实也并非商议,而是顾家兄弟做出选择之后告诉他最后的结论。
顾云宴他们选择不认。
一具面目全非的遗体,即便真的是顾致沅,他们也不认。
顾家有顾家的骄傲,顾致沅也有他的骨气,他可以战死,但他绝不会希望自己的遗体成为狄人的工具。
战事残酷,换给狄人的粮草军需,转头就会化作利箭,扎进他们的身体里。
顾致沅一生都守着北地,又怎么会愿意他的遗体最终成了刺向自己人的兵器呢?
这个决断,必须是顾家人来作。
不能让父亲入土为安,自然是极其不孝之事,但顾云宴他们知道,用那样的交换来收殓顾致沅的遗体,才是违背了父亲一生的执着和付出,是大不孝。
蒋慕渊尊重顾家人的选择。
他前世到北境时与顾致沅打过交道,他念着顾云锦,又与顾云齐熟悉,但彼时的他们并不清楚四房离开北地的真相,对长房并不亲近。
因而蒋慕渊与顾致沅的那些交道也是公事上的,简单、直接,没有深交。
可仅仅只是那些交集,蒋慕渊也能明白顾致沅的性情。
但凡有一线可能,顾致沅都会自焚为灰烬,散在北境大地上,而不是被狄人利用。
这无疑是眼下最优的抉择了。
而为了稳定军心,从言辞上就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退让,坚决咬死狄人手中没有顾致沅的遗体。
一如蒋慕渊咬死顾家绝无通敌之事。
使节入帐又愤怒离去,这是无数兵士们亲眼瞧见的事儿,使节的来意也就传开了。
狄人是空口白话,蒋慕渊的坚定反驳一样的空口白话,哪怕兵士们想要相信,可谁也不知道顾致沅的遗体到底去了哪里。
那是他们的顾将军啊……
而顾家兄弟们得了讯息,使人来回,便是事先说过的“不认”。
前天的进军之中,顾云骞的胳膊上挨了一刀,伤口不深,只隔日要换药。
他进了军医营帐,刚坐下来,边上其他的伤病就全看过来了,七嘴八舌地问他状况。
“顾将军当真落在狄人手中了?”
顾云骞抿唇:“若是真的,狄人早就来提了,不会等到现在。”
“可你以前说过,看到狄人把顾将军的遗体带走了。”
顾云骞讪讪:“我晕过去之前,看到好些人追上去了,我看肯定抢下来了,只是我们一直没有寻到……”
第603章 俘虏我
顾云骞不认,说什么都不认。
心中再是沉重,这也是他们顾家人应该承担起来的重量。
大军依旧围困山口关与鹤城,没有半点松懈。
反倒是狄人大将上了关口城墙,在两军对峙之时,中气十足,高声道:“你们就不怕我把顾致沅挂在城墙上吗?”
顺风的声音传得格外远,激得人热血上涌,恨不能一箭把那大将给射下城墙。
顾云骞拉弓引箭,死死盯着那人身影,最终还是放了下来。
以低射高,又是逆风,这个距离,他无法成功。
蒋慕渊神色凝重,即便他不在乎狄人的威胁,但要攻克这天险山口关,太难了。
如此又是几日僵持,而裕门关中的顾云锦等人,终是做出了决定。
回京城去。
顾云锦自然知道了狄人使节的事儿,可她的想法与兄弟们一样,比起风光大葬,她的大伯父更希望能大破北狄。
她给蒋慕渊写了信,让人送去了前线。
蒋慕渊坐在灯下看了,指尖轻抚过他熟悉的字迹,只觉得心暖极了。
顾云锦若是回京,便是隔着辽阔山野,可一如他要上阵杀敌,顾云锦一样有她想要去做、可以去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