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大人这不是看得挺明白的吗?”袁二反问道。
卞大人一愣,没领会。
袁二又道:“出了事,倒霉的就是南陵,那肯定是盼着他们倒霉的人干的呗。”
卞大人眼珠子一转,倒吸了一口气,来来回回理了理,叹道:“对对对!小哥的这句话,真是让我茅塞顿开!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南陵这地方,富裕称不上,也就是靠山吃山、自给自足,但胜在山高皇帝远,南陵郡王不管事儿,整个南陵就是董之望一个人的地盘。
官官相护,一块铁板,卞大人这些日子深刻感受到了南陵官场的排外。
这事儿,朝廷能忍?圣上能忍?
由着他们继续下去,岂不是又成了另一个金培英和两湖官场?
真等到闹出大事儿的时候,千里迢迢来收拾残局,那南陵需要多久来恢复元气?
卞大人越想越是这么一回事儿,也越想越低落。
老郭婆的死,若真是朝廷处置南陵的信号,那他们这些刑部官员又算什么呢?
昨儿要不是这几个小哥出手相救,他们就全死在那荒郊野外,被一把大火烧成灰了。
虽然,有人仗义出手,他们也损失惨重,最后活下来的除了他,也就还有三个人而已。
他们的命,怎么就那么贱了呢?
神仙打架,他们无辜被牵连,还不能给自己伸冤,只能站在一旁,看着朝廷出手整治南陵,就算整个南陵官场全撸了,作为牺牲品的他们,又能得到什么呢?
府衙就在眼前,卞大人翻身下马,他脚下虚浮,一个踉跄,险些摔倒在地,袁二扶了他一把,才堪堪站稳了。
袁二昨夜救了人之后换过干净衣衫,这会儿只是风尘仆仆,看着疲惫些,卞大人就不同,他身上还沾了不少血。
刑部的令牌、他自个儿的身份文书,昨夜就已经遗失了,卞大人抹了把脸,与袁二再次道谢之后,往府衙去。
衙役见了这么一号沾血的人物,一时间回不过神。
好在,先前刑部奔赴南陵时曾到了这里,与此处官员面识,卞大人的脸就能说明身份了。
知府一听罪犯被杀、刑部官员也遇难了好几人,丝毫不敢耽搁,快马加鞭给朝廷送文书。
此刻的京城,还不知道南陵的状况。
百姓们挂在嘴边的都是些家长里短的小事。
素香楼的大堂,说书先生没有时兴事儿可讲,也只能说些老皇历。
这是常态,一年三百多天,哪有那么多的新鲜事情,总有个起起伏伏的,若日日都是抓人眼球的新消息,客人们都不知道从何听起了。
孙恪也习惯了,开了窗闭目养神,底下的声音时不时听那么一两句。
“这两年又是天灾又是战乱的,苦哦,这个春天倒是不错,京畿一带春雨不多不少,只要夏天顺利些,能有个好收成。”
“要我说,兆头好最要紧,小王爷的婚期刚有说法,北境就大捷了。”
“上上之合能是假的?要多顺就有多顺!”
孙恪睁开了眼,竖着耳朵听了几句,疑惑地问安哥:“怎么又夸上我了?”
安哥也没明白,道:“说着说着又……爷,都是夸您和小王妃的呢,您还怕他们夸呀?”
“小王妃”这个称呼显然让孙恪很高兴,他摸了摸下巴,笑眯眯的:“夸啊,夸得开了花才好。”
孙恪只当底下那些是心血来潮,或者是有人知道他在素香楼里特特拍马屁的,这事儿先前也没少见,不稀罕了。
总归是夸,他脸皮厚,不怕别人夸。
“上上之合”被吹嘘了一天,有一老者抚着长胡子,道:“好兆头还是不够多,今年要顺畅,要有更多的喜事儿才好。”
施幺混在酒客之中,闻言道:“老人家,什么样的算喜事儿?”
“皇家娶亲是喜事儿,生子是喜事儿,可这都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有的,”老者想了想,道,“定下皇太子,也是能昭告天下的大喜事儿啊!”
这话一出,众人皆是一愣,半晌回过神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施幺摇头晃脑:“听着有些道理。”
第726章 开路
有一人附和,自然也会有其他人附和。
当然,其中也会有反对的声音,与赞同的人混在一块,你提疑虑我辩驳,来来往往,各抒己见。
这种反对的质疑,能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比一味的一面倒,更容易推动气氛。
孙恪倚在窗边,在大堂里看到了施幺的身影。
施幺没有到小王爷跟前行过礼,但孙恪知道,这是听风在用的人,也就是蒋慕渊的人手。
孙恪看了两眼,嗤地笑了声,自言自语道:“我说那天他怎么提‘上上之合’,原来是在这里等着。”